“去杠杆化”是当下最热门金融词汇,几乎与“金融危机”同时出现。去杠杆化的原因很多,可能包括资金状况的变化、风险偏好的改变、借贷成本变高以及贷款变得不容易。而对2009年要进行投资的市民来说,“去杠杆化”意味着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投资将更为不易。
隐忧一:“去杠杆化”投资更难 在评价本轮经济危机时,国内投资者还是比较庆幸的。由于监管到位,我们还没有飞速发展杠杆化的衍生交易品种,
与西方资产和信贷的巨大泡沫急剧收缩迫使金融机构迅速去杠杆化、央行被迫大力放松货币政策来缓解流动性紧张不同,亚洲的资产泡沫相对缺乏,杠杆化程度相对不高,这意味着大部分去杠杆化压力被局限在外向型金融领域。
对于资本市场相对封闭的经济体来说,放松货币的目的主要在于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出于对流动性的担心。业内学者表示,2009年,特别是在最初的流动性震荡基本被吸收以后,亚洲经济体货币政策放松的速度和幅度将表现出差异。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近日表示,金融风暴以来,中国资产部门当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中国经济要用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两年的时间去杠杆化,这是难免的,因为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回报能力不可能维持在这么高的资产价格水平上。
隐忧二:通缩将成主旋律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外部需求放缓,2009年价格稳定面临的主要威胁将从通胀转为通缩。尽管很多经济体大力放松货币政策,但由于全球去杠杆化浪潮的巨大冲力、市场避险情绪加重,以及信贷状况的恶化,流动性紧张的局面还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
从供给方面,9月以来全球金融的去杠杆化加剧了国际商品价格泡沫的破灭,这使得中国进口原材料(如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价格急剧下降,对国内而言,这意味着贸易条件得到积极改善。
从需求方面看,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实施的紧缩政策——行政性的信贷控制——遏制了货币和信贷的迅速扩张。考虑到通常的滞后效应,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这些措施对通货膨胀的抑制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
至于通缩担忧何时结束,业内预计,2009年上半年,一旦大宗商品价格的高基数效应逐步消失,需求萎靡的状况开始好转,预计价格水平将逐渐恢复正常。 (来源:新闻晚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