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暗潮湿的屋内,小华一呆就是10年 |
本报记者 杨炯 田米 实习生 林江淮 通讯员 诸黎君 文/图
一间阴暗潮湿的土坯平房内,一个孩子盘腿坐在地上,一根细绳子将孩子的手绑在椅子上。
他叫小华(化名),身高不足1米,看上去只有七八岁,双腿细如干柴。见人来了,呆呆地抬头看一下,然后又盘腿坐到长椅上。之后再怎么跟他打招呼,他都没有反应。
其实,他今年已16岁,但不会走路,没有思维,既不会说话,又听不懂任何语言,甚至连吃饭都不知道嚼。
说起这个孩子,泉港峰尾镇郭厝村的郭文燕很无奈很心酸。孩子的母亲已经傻了,这个贫困的家,全靠他1.4米的身子撑着。
49岁的郭文燕因为小时候出了麻疹,身高只有1米4多。1992年,30岁的他结婚了,喜得贵子。但没想到,这个儿子从来都没有叫过他一声爸,而且16岁了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
“拴起来,是因为他有时会爬出去。”郭文燕说,小华在婴儿时还看不出异样,但长到3岁多时,他才发现这个儿子“有点傻”,“他不知道喊爸爸,给糖吃都不知道笑,饿了会叫,打他会哭,但都不会流眼泪。”7岁时,别的孩子都上学了,但小华连一个字都不认识,而且从来不开口说话。
郭文燕将孩子送到泉州市第一医院检查,结论是这个孩子几乎没有智商,大脑发育只相当于两个月大的婴儿。
孩子的母亲叫肖苗妹,今年37岁,走路有些趔趄,村民都叫她傻妹。见到生人,她知道搬凳子,会自言自语,但问什么都不知道回答。
郭文燕说,妻子是他的远房亲戚,当时因为家贫,自己又长得矮小,所以就娶了她。“她不是天生的傻,结婚前得过脑膜炎,没有好好治,但结婚时做饭洗衣做家务都没有问题。”郭文燕说,生了小华后,傻妹就彻底傻了,连饭都不知道怎么做。
为打理这个家,郭文燕走街串巷卖水果,每天骑三轮车忙碌着进货卖货,中午连饭都不能回家吃。最近,峰尾边防所给小华上了户口,也争取了低保,郭文燕现在关心的是他的小儿子小龙(化名)。很幸运的是,这个孩子不仅不傻,还很聪明。
13岁的小龙身高正常,关于家庭说话很少。“哥哥傻,我每天会给他喂饭,但他都不认识我。”“爸爸很辛苦,每天早上6点出门,有时候要晚上12点才回家,家里就剩下我和爷爷轮流做饭,照顾妈妈和哥哥。”说着说着,小龙抹了抹眼泪。学校的陈校长说,小龙成绩不是很好,但特别聪明。
两个儿子为什么差别这么大,郭文燕怎么也想不通。他说,他和妻子虽有亲戚关系,但已经隔了至少5代,也不算近亲。可能是小儿子出生后没有吃过妻子的奶,才得以健康。
对于小华,年近半百的郭文燕没有其他办法,只有一天一天地这样养着、等着。为了这个家,郭文燕还得每天骑着车走街串巷卖水果,把小儿子培养起来,让他长大有出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