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火热的炕头上,山东省莱西市杨家寨村张志兰开心地"盘点"今年的收成:她家管理4.7亩大樱桃,通过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应用了先进管理技术,樱桃质量格外好,批发价高达9元一斤,仅靠大樱桃就纯收入了7.5万元。
在莱西,像张志兰这样受益于远程教育的农民有千千万万。近年来,莱西市紧紧抓住农民增收的"牛鼻子",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作用,实践探索了一整套服务"三农"的新经验,架起了农民致富的桥梁。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8060元。莱西市连续三届被评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
沉甸甸的责任
莱西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近年来,莱西市委市政府把农民增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农业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信息渠道不畅,农民对最新的市场信息以及农产品价格等等不能及时了解;二是受农业科技推广"线断网破"的影响,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普及应用,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
如何让农民尽快走出困境、自主把握市场?莱西决策者认识到,寻找一个新的平台,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迫在眉睫。
早在2004年,莱西市和全国一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率先建起了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这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手段,但如何在形式上变"理论说教"为农民"喜闻乐见"?让农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这是摆在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从2005年硬件建设阶段结束后,该市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提出了"整合资源、拓宽渠道、扩大范围、改革创新"的思路,率先在莱西农村掀起了一场依托远程教育网络服务"三农"的信息化革命。
有益的探索
远程教育重在学用上,要办好办活,就必须找准农民的"兴奋点",而农民的"兴奋点",就是他们对致富信息和农业科技的渴求。围绕这一根本点,莱西市科学确定教育内容、时间和形式,广泛开展了教育服务活动。按照农民的需求,莱西市围绕畜牧、蔬菜、果品、花生4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牛奶加工、鸡肉加工、猪肉加工、蔬菜加工、果品加工、花生加工6大农业产业链条,引导农民自主选定培训课题。对每一类学习课题,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主要围绕科技增收、标准化生产、市场经营、专业化生产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等5个方面,来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
如何让农民学得进、用得上?莱西市探索创新了分类集中化培训、农民个性化学习、专家经常化指导三种教学形式。东大寨村果业协会采取"支部+协会+远教"模式,利用远程教育组织210个会员定期学习果品管理新技术,发展起优质果园面积3900亩,"东大寨"牌果品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检测,优质果品远销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每年带动农民增收200多万元。莱西市还从全市选拔出28名学科带头人,组建成"市远程教育讲师团",针对农民仅靠远程教育看不懂、学不会的知识,采取"专题讲座"、"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形式,面对面地与农民进行"现场教学"。此外,还在电视台和报纸上开办了《远程教育30分》和《远程教育农事答疑》两个栏目,定期播(刊)农业科技知识。编制了农民通俗易懂的系列图书、音像教材,无偿发放给专业镇村和种养大户。
在河头店镇农民贺丰莲的家里,她正在通过"莱西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涉农服务平台"的"专家答疑"栏目向市农业局的蔬菜专家咨询大棚蔬菜无公害种植问题。她一边上网,一边笑呵呵的夸道:"涉农服务平台可给咱老百姓帮了大忙,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上网找专家,还可以看有关的科技讲座片,既方便又管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涉农服务平台"是莱西市依托远程教育网络设备和组织体系,整合市直涉农部门的网络、信息和资金等资源,建起的一个综合性服务网站,开设了"点播课堂"、"专家答疑"、"视频互动"、"供求信息"、"网上办公"等12个栏目,实现了服务信息、专家、部门业务与农户的直接对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服务。通过这一载体,远程教育服务"三农"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可喜的收获
过去,茶余饭后农民常去的地方是街头、牌桌。如今,全市861个行政村的远程教育接收站点,成了大伙向往的地方,在这里,远程教育这一"空中课堂"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淘金"者。
一个"站点"带富一村群众。在夏格庄镇宫家城村的远程教育活动室里,"知识改变命运,网络创新生活"的标语格外醒目。村党支部书记许世山告诉记者,他们村是远近闻名的"桑蚕村",村党支部因时、因人、因需开展培训,先后围绕蚕桑养殖举办培训班38期,培训干部群众2000余人次,去年这个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380元。如今,莱西市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166个,4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1-2项农业新技术,有6000名农民成为"农业科技致富领头雁"。
一条路子促兴一方产业。莱西市通过远程教育,先后在全市推广了"高产奶牛性控繁育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技术"等先进生产技术100多项,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水平,形成了生猪、奶牛、肉鸡养殖和蔬菜、花生、果品种植等六大农业支柱产业,农民人均收入的60%以上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7处,培育"中国名牌"2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0个、绿色食品品牌23个、有机食品品牌24个。(宋学春 吕树明)
(人民网青岛1月9日电)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