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敏 伍江川
2008年9月15日,华尔街“地震”。
当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消息引发全球股市大跌,金融风暴席卷世界。在中国,欧美市场萎缩直接导致东部沿海大量企业倒闭。
原本以为,这场万里之遥的风暴对四川的影响可能滞后并逐渐削弱,事实却出乎意料——9月当月,震后一度被拉高到2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悄然走低。
9月19日
事件: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本次上市共公开发行股票2300万股,募集资金2.4亿元。
延伸:这一天,距离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刚过去4天。国际IPO市场一片萧条,川股却成功上市。这种“误差”似乎代表着当时省内各界的普遍认识:金融“海啸”离四川还很遥远。一方面,“两个加快”如火如荼推进,官方公布,灾后恢复生产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已超过受损企业总数的9成;另一方面,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大多数人相信,灾后重建形成的庞大内需或能使四川成为危机风暴中的“安全岛”。
10月10日
事件:外贸及外商投资数据创新高。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四川外贸、外商投资、对外合作规模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其中,进、出口增幅分别达到61.5%和56.8%。
延伸:从指标上看,四川外贸依旧形势喜人。但是,隐忧开始浮现:欧美市场出现萎缩,出口企业订单明显减少。此外,受东部下游企业订单锐减的拖累,四川原材料产品市场疲软,有色金属等产业相继传出全行业亏损消息。商务部门在公开场合表示,外贸拐点可能在11月出现。
10月17日
事件:攀钢1号高炉停产。上半年大幅走高的钢价,8月掉头回落。10月当月,攀钢热轧卷价格已从上半年的6900元/吨急挫到2900元/吨。在此前后,省内各大钢厂纷纷限产、停产。
延伸:以此为标志,金融危机对四川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浮现。震后艰难回升的工业增加值增幅9月起转而下行。9-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以3.8、2.9、4.1个百分点的速度回落,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均是“重灾区”。
11月4日
事件:成都—都江堰铁路开工。四川与铁道部签署加快推进铁路恢复重建会谈纪要,共同推进将成都—兰州铁路、成都—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等多项重点铁路工程建设。成都—都江堰铁路是其中率先开工的一条。
延伸:在新一轮拉动内需的进程中,以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重点。借助灾后重建的一系列帮扶政策,四川铁路由此拉开了加快建设的序幕。
11月11日
事件:省政府7路调研组相继前往全省21个市(州),深入探寻金融危机对四川的影响。
延伸:调研报告显示,一方面,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省内企业出口市场,另一方面,沿海地区应对金融危机进行的产业大调整,使我省经济遭遇内外压力,导致了市场需求萎缩,部分行业效益下滑,工业经济指标回落。指向明确的大规模调研,成为随后各种工业“救市”举措出台的最直接推手。
11月14日
事件:当天举行的省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批准组建两大投资公司: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者为省级综合性投融资公司,后者为专业性产业投资公司。
延伸:四川投融资体制改革从此迈入“深水区”。尽管两大公司并非因为金融危机而成立,但被危机强化的融资需求,无疑加速了其成立的步伐。
12月18日
事件:达州瓮福磷硫化工项目开工。该项目一期投资40亿元,是四川年底大量产业项目开工的一个缩影。据统计,纳入灾后恢复重建的3080个产业项目中,2008年已开工2200多个。
延伸:这一阶段,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四川的当务之急。实现目标靠投资。2008年至2010年四川计划完成的3万亿元投资中,产业投资约占1/3。
12月31日
事件:纳黔高速、广甘高速、广南高速、成绵高速公路复线、泸渝高速5条高速公路以及泸州港、宜宾港开工建设。
延伸:继铁路之后,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项目也开始从计划阶段转入加速实施阶段,四川再次迎来交通建设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