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项目开工,谁来监管?
人大代表建议“热”投入“冷”操作
张勇 冯兰蔺报道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明确提出10条具体措施,计划到2010年共投入4万亿进行投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新一轮的建设号角已经吹响,岁末年初,上海也相继开工很多重要项目。如何确保这些项目不仓促上马?如何确保这些项目能安全建设,严格施工,不引发质量安全事故?如何确保投入资金能真正用到实处,收到预期效益?
今年“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委员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看法。
市民提问:谁来看管老百姓的“钱袋子”
市民云天给本报 “短信参政”发来短信,提出疑问:“最近那么多项目开工,能保证安全吗?能保证钱不被乱用吗? ”
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走在上海街头,随处能看到正在施工的工地。今年是世博会召开前的最后一年,很多重大工程项目都将开工,有的将进入收尾阶段。而各区县也有很多项目开工。这么多项目开工,能达到预期效益吗?谁来看管老百姓的“钱袋子”?
前几天,上海地铁工地连续发生两起事故,让云天吃了一惊,也让他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怎样保证那么多项目安全施工?一旦出现问题,被牺牲掉的不仅是工程质量,还可能危及公众生命安全。
代表建言:须做到“热”投入“冷”操作
市人大代表王中表示,现在是特殊时期,采取特殊政策、特殊手段是可以的。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为了保增长、扩内需,集中投入开工建设一批项目,方向是对的,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还可以带动就业,正面意义非常大。但如何确保政府财政投入的效益性,如何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做到“热”投入、“冷”操作。
在投资开发时,可以热情高涨,但具体执行必须冷静下来,加强监管。项目的立项必须经过严格审批、评估,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的要公示,争取更多民意上的支持;资金使用要谨慎,不仅要经过严格预算审查,在执行过程中也要有相应监督,人大监督、职能部门监督、舆论监督等,真正做到把钱用在刀刃上。
程维明代表表示,特殊时期,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项目可拉动经济发展,但现在上海在建工程建设规模大、工程周期紧、施工风险源多,一些项目不排除赶进度的可能。为确保安全生产,政府应加强监管。如何才能确保市民的“钱袋子”不被乱用,程维明代表认为还是要加强预算审查,以保证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朱利民代表建议,重大工程在开工前及施工中,要加强人大沟通,通过人大监督使投入的资金用得更合理。此外,应通过市人大代表视察、市民巡访团等多种方式进行“挑刺”,多给施工单位提提醒,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规避施工中的危险因素,确保安全生产。
委员支招:专门组织“不可行性”分析
一个项目完工后,使用“几年”算“长寿”?昨日,市政协委员曾乐才针对本市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提出提案,认为基础设施建设硕果累累,但问题不少。为避免建了又拆,“推倒重来”带来的经济损失,建议“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应组织不可行性分析”。
曾乐才委员曾做过一些统计:1996年10月建成的上海西部第一门户——沪宁高速真北路立交桥,于2005年,因修建中环线真北路上的高架道路而“推倒重来”,实际使用仅9年;1997年11月建成的“亚洲第一弯”,已于去年上半年拆除,实际使用仅10年……如此的拆毁重建事例还有不少。
“这些项目都是上海重大工程或重大工程一部分,如果分析论证更系统全面,规划制定更具前瞻性、系统性,损失完全可以避免。 ”曾乐才委员说。尽管每个项目在决策前都会进行可行性分析,都会要求分析存在的风险与不可预测因素,但往往因为项目上马“紧迫”,很自然地选择“熟悉”的专家,寻求“可行”的依据,而对风险或“不可行”等不利因素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
曾乐才委员强烈呼吁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专门组织“不可行性”分析。“不可行性”分析的队伍可由专业人士组成,必须进行实地调研或掌握第一手资料。今后“可行性”分析报告与“不可行性”分析报告同时送达决策层,分析论证层层过关,为科学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
新闻背景
今年重大工程项目总量不低于去年
2008年12月30日召开的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2008年全市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年重大工程完成投资超过1300亿元。京沪高速铁路等27个项目开工建设;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工程等13个项目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 2009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计划投资、项目总量将不低于今年,主要加快推进以完善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环保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以“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为重点的筹备世博会各项工程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