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伟华
海关总署昨日下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进出口额同比双降,这是外贸进出口连续第二个月负增长,并出现加速下滑趋势。这给此前陆续披露的12月单月用电量、房价和钢价回升显露出的些许暖流带来一丝寒意。
出口降幅扩大 受累全球需求放缓
12月份的出口数据延续了上个月下滑的趋势。2008年11月份,我国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2%,为2001年6月以来首次同比下滑。而12月份则同比下降11.1%,同比降幅有扩大趋势。
事实上,亚洲重要的出口经济体12月数据均出现了恶化。韩国12月出口大幅下滑17.4%,台湾地区12月出口大幅衰退41.9%,表现为历来最糟。
作为中国最主要出口国的美国经济仍深陷泥淖。西南证券分析师董先安指出,从美国的失业率情况即可看出其进口需求的下行压力。“如果美国失业率继续下行,指望外需恢复增长是不现实的。”
进口降幅高于预期 内需不振仍严重
数据显示,12月份贸易顺差低于11月份的400.9亿美元,不过该数据已经从11月创出的历史高点实现回落。一般情况下,外需不振仍出现高顺差表明国内需求可能出现严重衰退,12月的顺差回落减轻了人们对此的担忧,但是从绝对值上看,回落幅度十分有限。
12月的进口下降速度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19.1%,也高于11月份的降幅17.9%,内需不旺仍然是国内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
“进口商品的量价齐缩是进口深度下滑的诱因。”董先安认为,在国际经济形势没有出现明显变化的环境下,12月出口数据很难好转。
董先安认为,从我国进出口结构来说,由于出口企业以加工业为主,通过进口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出口,出口不景气也反过来影响进口原材料的需求。
2009年上半年外贸数据预期仍不乐观 连续两个月的糟糕数据令业界对2009年上半年的进出口形势仍然表示担忧。
宏观经济研究报告认为,加上通过香港转口,美国、欧盟、日本占我国出口份额超过1/2。基于IMF对我国主要出口伙伴经济体经济预测,扣除美元可能贬值因素,预计2009年我国出口实际增速为0-5%,其中:上半年出口增速为-5%-0,下半年出口增速为0-15%。
此外,由于各国经济快速下滑,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在G3失业率上升势头扭转之前,很难指望我国出口恢复增长。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无法左右国际形势的情况下,改变外贸现状的关键问题仍在于通过适当的政策及时启动内需。”
宏观政策效果初现部分数据回暖 由于去年10月、11月的经济数据是直线向下,市场对12月的经济数据并不抱乐观的预期。不过近期公布的部分数据却相对乐观,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回暖迹象。业内专家认为,2008年11以来陆续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已经显现出一定效果,“尤其是四季度追加的1000亿投资计划已经开始促进数据转向。”
去年12月PMI相比11月环比已现回暖,当月新增贷款也创下去年11个月新高。同时,2008年全社会用电量34268亿同比上升5.3%,其中12月份单月用电量同比下降6.5%,环比上升6.8%,环比增幅略好于预期。
而去年12月重点城市的房屋成交量延续回暖走势。部分城市成交放量明显。在钢铁行业方面,低位库存促使国内的钢价已经连续五周回暖。
进出口数据 难阻经济向好预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12月的外贸数据实际下滑程度要好于一些市场人士的悲观预期。,海关总署1月4日表示,进出口下滑的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12月的数据不会从根本上撼动对中国经济预期向好的信心。这样的成绩单已经能够为经济回暖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
分析员刘杉认为,外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似乎有些夸大。现在普遍的计算方法是用出口额占GDP的比重来体现出口依存度,这样计算的结果是40%左右。不过由于GDP是增加值,而出口额是产值,因此出口额占GDP比重的计算方法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口依存度。
刘杉表示,经过技术处理得出的结果是出口占GDP的比重实际不到20%。因此,即便外需大幅减少,仍可以通过扩大另外占GDP比重80%的投资和国内消费来弥补。
相关 2008年经济数据下周出炉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去年12月及全年经济运行数据将在下周公布。多家机构预测去年12月CPI同比涨幅将回落至1.5%左右,甚至有可能低于1.5%。工业增速有望小幅反弹至6%,2008年全年GDP同比增长9%左右。
专家认为,未来央行有可能继续适时下调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以缓解通缩压力,保证流动性充裕。
沪指收于年内新低 本报讯(记者武岩生)因12月份外贸数据不佳,A股市场昨日大幅下挫,上证综指收于今年以来的新低。沪指收市报1863.37点,跌1.95%;深证成指收市报6530.81点,跌2.81%。
分析师表示,昨天公布的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几乎全线预减,其中深发展2008年度净利润锐降近八成更是重创市场信心;同时,恶劣的外贸数据得到确认,令投资者对12月份宏观经济数据预期更为悲观。
(责任编辑:gu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