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9各地两会 > 2009各地两会消息

陕西省长袁纯清在省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必须在巩固和强化陕西持续发展基础的同时,着力突破制约经济增长的薄弱环节。

  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高潮。今年建成投产项目、新开工项目与前期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都要大幅度增加,力争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300亿元,增长30%以上。安排省级重点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319个,估算总投资1.25万亿元,其中今年投资1110亿元。铁路建设,建成郑西客运专线等4个项目,加快包西铁路扩能等6个项目的建设进度,新开工西宝、西汉蓉客运专线等5个项目,在建规模超过2000公里。公路建设,安排投资400亿元。其中高速公路项目24个,在建规模2350公里,建成小河至安康、商州至漫川关等5个项目,加快建设十天线陕鄂界至汉中、青兰线陕西段等13个续建项目,新开工铜川至黄陵、渭南至蒲城等6个项目,年内新增高速公路302公里,实现全省市市通高速目标。干线公路,加快建设彬县至旬邑等9个项目,新开工姚店至白家川等一批项目,改造规模800公里。机场建设,加快西安咸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启动延安机场迁建项目,争取安康、汉中机场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水利建设投资50亿元,实质性启动渭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加快引汉济渭实验段、王圪堵水库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亭口水库等项目,全面完成74座病险水库治理任务,搞好“一江两河”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城乡电网、环保等项目建设,重点抓好西安地铁、全省电网主骨架和外送通道等项目。在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同时,新上一批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建成红柳林煤矿、宝钛工业园钛材加工、天宏公司咸阳多晶硅等15个项目,加快建设陕重汽商用车、中联重科渭南挖掘机等67个项目。在此基础上,着眼于我省未来发展,围绕国家投资的重点领域,及早策划准备一批后续项目,努力保持投资长期稳定快速增长。

  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全面推进“三农”工作。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突破我省发展的瓶颈制约。

  按照“稳粮、优果、兴牧、扩菜”和“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安排专项资金启动农民增收系列工程,力争农产品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一是粮食单产提高工程,通过良种全覆盖和推广先进耕作技术,将粮食总产稳定在1150万吨,确保粮食安全。二是果业提质增效工程,以调整优化果业布局和发展优质果品为重点,将苹果优果率提高到75%,使果业总产量达到1050万吨。三是畜牧业收入倍增工程,重点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和关中奶业基地县,今年新增生猪存栏115万头。四是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今年新建蔬菜大棚20万个,实现当年收益。五是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蚕桑、茶叶、水产养殖、干杂果等区域性特色产业。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制定全省县域工业化发展规划,实施百千万中小企业发展工程,安排专项资金建设100个县域工业园区,吸引企业入园发展农产品加工、特色优势资源、劳动密集型和大工业配套产业。鼓励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加快孵化适合县域发展的中小企业。从今年起建立县域工业发展指标体系,对各县工业发展情况进行考核。

  统筹规划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步伐。以县城为重点、特色鲜明和规模较大的建制镇为主体,抓紧制定和完善城镇发展规划,做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继续搞好关中百镇建设,并按照同样的政策支持陕南、陕北各发展50个重点镇。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投资80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8万公里,其中通村油(水泥)路1.5万公里。解决200万群众的饮水难问题,新通电2.87万户,切实解决动力电到村问题,建设一批农村电气化县。新增户用沼气池17.8万口。新修基本农田7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0万亩。实施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全年实现60万人脱贫。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搞好服务。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的作用,有效整合农业科教资源,完善基层农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推行绿色生产和无公害认证。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销售网络,稳定农产品市场,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培育行业协会、商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优化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基层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扩大扩权强县试点范围,增加试点县权限。继续推进“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增加省财政的激励性转移支付。将土地出让金省级分成部分划归市县。对地方财政收入在3亿元以下的县区,将省级分成的工业企业增值税、所得税新增部分予以返还。支持扶贫开发重点县加快发展,对摘掉贫困帽子的县,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形式保障其既得利益。加快乡镇改革步伐,明确乡镇政府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责。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继续按照大区域谋划、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的思路,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上取得新突破。

  以化工为重点,进一步延长能源化工产业链。针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抓紧建设一批重大能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加快建设长庆油田八大油气扩能及转化、延长集团靖边工业园、杨庄河炼化等35个重点项目,争取神华陶氏煤化工和兖矿100万吨煤制油等项目开工建设、延安100万吨乙烯项目有新的进展。

  以实施大飞机专项和发展支线飞机为龙头,从整体上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业水平。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全力做好国家九个支柱产业规划的配套落实工作。依托航空、航天产业基地以及5个航空工业园发展配套产业,实现我省航空、航天产业新突破,带动输变电设备、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电子及通信设备等其他行业的发展。加快陕重汽重型卡车生产线及配套、陕鼓大型透平装置等27个项目的实施进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打造陕西产品知名品牌,使装备制造业在担当保增长主力军的同时,成为技术创新的排头兵。

  以整合科技资源和加快成果转化为抓手,扩张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继续推进“13115”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陕西科技资源中心,依托五大工业研究院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环保等产业,特别是以多晶硅为基础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以LED为主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建成彩虹集团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等项目,加快建设应用材料公司全球发展中心及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洛比亚迪太阳能电池等11个项目,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骨干企业。完成投资3亿元,加快西安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建设,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平台。

  以转换机制和推动技术进步为动力,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纺织、医药、食品、建筑等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步伐,建设西安纺织城和咸阳棉纺织、安康丝绸、榆林羊毛防寒服等生产基地。支持西安杨森、利君股份、步长制药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医药业加快发展。依托西安银桥、海升果业等企业,大力发展奶制品、果蔬和方便食品。继续推进国有建筑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大力发展民营建筑企业,今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520亿元。

  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为突破,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抓住法门寺文化景区新建项目开放、华山景区提升改造、黄帝陵文化园区建设和陕南三大自然景区初具规模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推介力度,努力巩固境外旅游,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力争旅游总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以曲江新区为重点,加强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加大文化资源市场化运作力度。开发建设西安文艺路演艺一条街,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展示平台。运用现代理念和手段,积极开发陕西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相统一的影视、动漫游戏、网络出版和文化博览产品,力争更多精品力作问世,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新突破。鼓励各市策划组织各种形式的展会,鼓励有条件的县办好具有地方特色的节会,吸引更多展会在我省举办,带动会展经济持续增长。重点办好第三届欧亚经济论坛及中亚博览会,继续办好西洽会和农高会,加快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建设和各项筹备工作进度。抓住国家批准设立西安保税物流中心的机遇,进一步完善全省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空港产业园和宝鸡陈仓物流园区,年内建成西安集装箱铁路中心站,带动运输、仓储、包装、销售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继续推进沪灞金融商务区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来陕设立总分支机构,进一步健全地方金融体系,使金融业尽快成为我省的重要产业。

  继续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思路,提升园区功能和产业集中度。认真落实有关扶持政策,支持西安高新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推动杨凌示范区在研究一流成果上下功夫、加快产业发展上求突破、加大示范推广上见成效。鼓励和支持宝鸡高新区、西安经开区二次创业。加快建设阎良航空基地、民用航天基地和兵器工业基地,引导省级开发区和其他工业园区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体制机制,健全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聚集生产要素的作用。积极鼓励大企业、大集团进入园区发展,加快培育20个产业集群,力争将航空、汽车、输变电设备、石化和煤及煤化工5个集群建成国内一流的产业集群。今年销售收入过十亿元的企业达到60个、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0个。

  加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力度,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统筹兼顾,抓住关键,集中力量支持重点板块,促进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以实施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建设规划为契机,支持关中率先发展。尽快启动关中城际铁路网前期工作,加快完善城镇道路体系,形成航空、铁路、公路有机结合的交通网络,提高通达能力。加快建设关中城市群,充分发挥西安的龙头作用,支持咸阳沣渭、泾渭新区建设,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支持宝鸡继续扩大城市规模,争取铜川列入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支持渭南向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支持杨凌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搞好大中城市的城中村改造。继续推进“一线两带”建设,以科技园区为载体,壮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奶业、设施蔬菜为重点的强势农业,构筑关中率先发展新优势。

  以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重点,继续推动陕北跨越发展。根据国家能源战略和我省产业布局,依托重点工业园区,做大做强煤炭、电力、油气和化工四大产业,抓紧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化工基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红色旅游,优化产业结构。支持榆林、延安适度拉大主城区骨架,完善以水资源为基础的配套功能,加快小城市和重点镇建设,发展综合交通体系,提高城镇化水平。落实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延安建设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的大项目。加强陕北环境容量研究,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进一步提升陕南与周边经济区的融合度。加快陕南地区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乡村公路建设,加强陕南与关中、成渝和江汉地区的经济联系。省财政继续安排2.5亿元专项资金,充分利用汉丹江流域28个县全部纳入国家南水北调生态补偿专项转移支付范围的有利条件,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支持陕南搞好城镇化建设、培植主导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安康在月河川道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验区。在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有机食品、生物医药等绿色产业的基础上,支持陕南发展清洁能源,进行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和深度加工,建设新型材料加工和制造基地,为突破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为重点,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继续实行农民收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优抚对象的抚恤与生活补助标准“四个提高”。在实施农民收入增收工程,扩大其经营性收入比重的同时,全面落实中央的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结合实际适当扩大范围,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并积极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形式。将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提高30元,农村低保最低限定标准由人均每年693元提高到785元,五保户供养最低限定标准由每人每年1640元提高到1856元。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并向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科技人员、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原工商业者等适当倾斜。提高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农村优抚对象和老党员的补助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适时增加生活困难群众的补助。

  二是在扩大传统消费的同时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展新的消费领域。积极支持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业发展,大力开发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不断发展汽车等大宗消费。采取综合措施,扶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稳定扩大住房消费。围绕节假日调整和群众的新需求,培育休闲、健身、娱乐、保健等消费热点。针对群众就业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积极推进社会性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消费。开发多种文化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以西安与台湾的直航开通为契机,搞好促销活动,吸引更多台湾游客来陕观光。

  三是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建设,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不断健全消费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建设,提升县域商贸流通业的规模和水平。利用中省财政投入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物流配送网点和农村“新网工程”建设。选择10个扩权县,启动集贸市场改造工程,在大宗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建成10个大型超市直采基地。实施“县超工程”,力争三年内在每个县城修建一家中型超市,其中年内建成30家。结合“家电下乡”活动,三年内在每个县建成一个家电连锁配送企业。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关键年,必须把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控制新上“两高一资”项目,加大“上大压小”力度,淘汰水泥、焦化、钢铁等行业落后产能870万吨,全面完成年度发电机组脱硫设施建设任务,削减二氧化硫4万吨。一手抓200个能耗大户,一手抓中小企业,以钢铁、建材、石油石化、电力、有色等5个行业为重点,推广节能技术和工艺,实现节能130万吨。大力推进公共机构的节能,积极发展太阳能、地热等清洁再生能源。普及农业节水技术,改造城市供水管网,节约生产生活用水。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存量挖潜改造工程,加大农村“空心村”治理和土地整理力度,形成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

  继续加强秦岭、渭河和汉丹江流域以及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建设秦岭国家植物园和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搞好水源地、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全面启动渭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在流域内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使设区市城区和县城的污水处理率达到50%,干支流污染浓度下降10%以上。开工建设总长500多公里的渭河“绿色长廊”工程,加快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开工建设陕北全部县城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和陕南半数以上县的污水处理厂,建成汉中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继续实施黄河水保生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全面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工程,继续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新增造林46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00平方公里。以“气化陕西”为目标,投资59亿元,加快输送管道和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建设进度,其中今年建成154公里输气管道、3个加气母站和相应设施,气化17个区县,到2012年,全省县以上城市和10%的重点镇全面气化,涉及总人口1300万人左右,提前17年实现原有规划目标。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以贯彻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契机,研究制定全省循环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突出抓好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陕南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两大板块,破解环境脆弱地区和重点生态保护区的发展难题。开展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试点,重点推进汉中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新型环保产业,鼓励企业对工业废物进行充分利用,大力实行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推广果、畜、沼一体化生产模式,努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组建陕西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研究院,搭建循环经济技术转化应用平台。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