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少年在进行队列训练。 |
身为心理咨询师的母亲面对爱子沉溺网络束手无策,只能亲手把儿子从徐州绑到淮安网瘾戒治中心来矫治。那么,网瘾戒治中心的教官难道比心理专家还“牛”?他们真有什么绝招能治好这些孩子的网瘾吗?进去的网瘾孩子矫治效果到底如何?他们会不会靠药物或体罚来制服孩子?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昨再次走访了这家学校。
自抽戒尺“苦肉计”奏效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记者昨天上午再次来到网瘾戒治中心时,从教室内传来一阵阵读书声,细听之下原来是学生在跟着教官朗诵《弟子规》。
教官蒋坤告诉记者,网瘾少年刚到戒治中心时,在心理上与教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对立情绪。为了让孩子与教官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官针对孩子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方法,有时教官甚至会上演“苦肉计”。
16岁的淮安男孩小林(化名)原本在该市某重点中学读书,迷恋上网游后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后来干脆辍学在家玩网游。被送到网瘾戒治中心后,细心的教官发现他时不时地会流露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蒋教官决定找机会突破。
一天上午,当蒋教官得知小林的母亲第二天要出差去云南,于是有意将消息透露给小林。小林表示想与母亲一起却遭拒。于是蒋警官与门卫打好招呼:一旦发现小林要离开中心不得阻拦。果不其然,小林趁中午午休之际“逃”回市区家中。蒋教官立即将其带回,他拿来用竹板做的戒尺,突然对着自己的手心狠狠地抽了一下,小林被惊呆了,蒋教官又连抽自己两下,小林突然跪下来哭着央求他别再打了。蒋教官趁热打铁问小林:“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惩罚自己吗?”小林摇摇头,蒋教官告诉他:“你想回家我没有把你安全送到,我对不起你;我没有看护好你,我对不起你父母;我没有让你明白道理,我也该受罚。”小林听完后泣不成声。从那以后,小林表现很好,目前已不需要全天候戒治。
情景模拟慑服“道上混的”
在采访中z记者获悉,小孩被送到中心进行网瘾戒治时,几乎都是被父母“诱骗”过来的。因为有些孩子上网成瘾后,整天与社会上一些闲杂人员聚集在一起惹是生非,不知不觉中成了“道上混的”。对他们,可采取手段让孩子对教官产生崇拜心理。
来自沈阳的李明(化名),母亲是沈阳某重点中学校长,父亲是当地教育局的局长。刚被送到中心的第一天,身材高大的李明不肯就范,将父母与中心的轿车踢出了几个大瘪子。
蒋教官告诉记者,李明到中心后,不但不服从管理,还会欺负其他同学。教官找他谈话时,他甚至提出要与教官单挑,并威胁要将教官“做掉”。于是教官决定采取手段慑服他。一天深夜,蒋教官请来几个身材魁梧的朋友,统一身着西服,每人嘴里叼支雪茄,五人“冲”到李明床前,掐住其脖子,不由分说就将他带到附近一偏僻处,然后让其朝东北方向跪下。蒋教官发出“指令”:“李明,今晚我们决定把你给‘做’了,你信不信?”蒋教官用余光观察李明的眼神,当他发现李明眼神由“邪”转“惧”,并且喉咙里发出“妈妈”的模糊声音时,他立即示意住手。教官当场告诉李明,让他朝东北方向跪就是向他的父母下跪。后来李明告诉教官,当时自己的确很害怕。也就从那一刻起,他知道并不是只有自己能“做掉”别人,别人同样也能“做掉”自己。经过这一“事件”后,李明不到一个周期(三个月)就提前戒掉网瘾回到沈阳父母身边。
将计就计撬开“小铁嘴”
另一位姓朱的教官告诉我们,他教学中曾经碰上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去年夏天,一个男孩被送到了这里。原来这个男孩几年来一直沉迷在网络世界中,不愿跟父母说一句话。每次饿了,就把手向母亲一伸,母亲乖乖地给他十元或五元,母亲稍有迟疑或劝说两句,他立即两手抓头、出现歇斯底里的症状。进了中心以后,男孩一声不吭,一副“铁嘴钢牙”的架势,第四天开始索性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几位教官便把他架到了操场上。雨后的水泥操场上刚好有几处积水,男孩顺势又躺倒在一处小水洼里。朱教官拿出一副很坚决的态度:要躺就让你在这里躺个够,有本事不要起来,把水洼里的水全部捂干。
朱教官一直躲在教室门后悄悄观察。半小时后只见男孩自己坐了起来,偷偷抹起了眼泪。见时机成熟,朱教官把他带回房间,然后问他:为什么哭呀,是不是想爸爸妈妈了?男孩轻轻点点头。“你看,你在最难过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爸爸妈妈,说明你是爱你的爸爸妈妈的,你以前不理会爸爸妈妈的教悔,是不是对不起爸爸妈妈呢?”只听男孩轻轻地“嗯”了一声。经过那次以后,男孩对教官的话慢慢有了回应。
帮助戒瘾攻心为上
网瘾戒治中心的赵校长告诉记者,绝大多数网瘾都不是精神疾患,实际是由于孩子兴趣点长期固定在网络上而形成的一种不良习惯。以下几种家庭环境易诱发自控力较差的孩子的网瘾:学习压力过重、父母期望值过高的;父母过分溺爱或父母管教一个松一个紧的;父母离异的;隔代教育带大的。而“戒瘾”的本质其实就是改善生活环境,将孩子的兴趣点转移到其他有益的事物上来。一年多来,中心先后共接收了近60名学员,结业有40多名学员,通过对结业学员回访得知,网瘾反弹的只有1名。 本报记者 朱鼎兆 杨志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