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预计09年CPI将现负增长 全面通缩时代或提前来临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袁峰
本周来,喜忧参半的经济数据接踵而来。1月12日,在宏观经济官方数据“公布周”的第一天,机构再次抛出重磅级悲观预测,而前日公布的央行信贷和外贸进出口数据又让业内为之振奋。
M2增速超预期
经济能否转好尚存疑问
13日,央行和海关总署同时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货币供应和信贷出现全面回暖:2008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同比升至17.82%,当月新增贷款达7718亿元。这不仅创下了2008年1月份以来的新高,如果剔除1月份的特殊因素考虑,这也是近6年来的单月增幅新高。与此同时,尽管出口呈现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但在出口退税率部分提高等政策刺激下,降速明显趋缓。
对于这一数据,业内外大感意外,昨日股市也以金融银行股全面收红以回应。国内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下的信贷投放增加,导致了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对此,广东科德证券分析师王泽辉分析认为,虽然信贷数据有好转的趋势,但经济并未有实质性的好转,年后国内经济可能还有一波下滑的趋势,尤其是出口短期内难以改变下降的趋势。
09年CPI将现负增长
全面通缩或提前到来
国家统计局将于下周公布2008年12月及全年的主要经济数据。此前,业内外对PPI和CPI都有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但普遍认为,PPI回落幅度将超出此前预期,而有滞后效应的CPI在2009年将持续负增长,全面通缩的局面可能提前到来。
西南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董先安预计,12月CPI同比涨幅为1.2%;PPI同比涨幅约为-1.2%。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12月份食品价格出现了季节性环比反弹,但非食品价格继续回落,将拉低CPI至1.2%~1.6%;PPI受原材料价格下降和产能过剩影响,将回落至-2%~-1%,为近六年来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中国建设银行发布报告则预计,12月份CPI同比涨幅在1.5%左右,PPI涨幅回落至1%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高华证券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相对滞后于PPI走势的CPI,也将出现负增长,并表示在2009年的大部分月份中,CPI增速都将维持负数。银河证券也作出类似预期,其预测下滑程度为徘徊在-1.1%左右,其中肉禽价格的持续回落将成为拉低CPI增幅的主要因素。
央行节前是否降息再引激辩
13日,印度尼西亚及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开始了新年的第一轮降息。印尼央行昨日宣布,将基准利率调降50个基点至8.75%,这一降幅超出市场预期。同一天,台湾地区也宣布降息50个基点,这已是其近3个月以来第6次降息。对于央行节前是否跟随降息再次引起了业内外激辩。
支持派
为防通缩将出现历史最激进降息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为防止经济进入通缩,进一步降息并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已是势在必行。中银国际甚至称,央行或将推出史上最激进的降息措施。中银国际日前发布报告表示,虽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调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有积极影响,但目前来看,积极财政政策对市场的刺激作用远远小于预期,因此货币政策被寄予更大期望。
国金证券分析师桑俊则认为,无论是帮助企业缓解产能过剩、存货堆积的压力,还是贯彻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资金落实,未来依然存在进一步降息可能。今年央行仍将继续降息27~81个基点的空间,并且降息81个基点的概率较大。但降息的时机很难把握,节前也很可能降息,但幅度不会太大。
反对派
对付通缩频繁使用降息并不可取
广东科德证券分析师王泽辉认为,降息虽然是对付通缩的通常手段,但单纯频繁使用降息并不可取。因为降息工具太猛,杀伤力会太大,大幅度降息会导致热钱大幅度撤离国内市场,引起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因此监管部门不妨考虑通过减税来刺激消费。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按照央行的传统,如果信贷出现乐观走势,大幅降息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因此即使年前央行推出降息,降幅也不会超过27个基点。最大的可能是央行在节前将按兵不动。在这种背景下,在未来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密集发布的两周内,股市可能将要承受更多考验。
观点
短期可能通缩
长期须防通胀
尽管目前为防止经济下滑带来的通缩局面,全球都在不断比拼降息能力,但是不少业内人士提醒:短期内我们是通缩,但长期仍要防通胀。泛华保险集团董事长胡义南就曾对记者透露,今年四季度,全球降息潮、大型经济刺激计划将导致通胀局面再度出现,商品牛市、资源牛市又将再现。
国海证券宏观分析师邹璐分析指出,短期内CPI还将延续下降趋势,并且可能在短期内带来通缩,但是较长期依然面临通胀压力。
原因一是从长期看,粮食价格依然有上涨动力。原因二是国家提出的4万亿财政措施中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将在未来较长时期逐渐发挥作用,并将推高价格上涨。根据历史经验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迅速上升,都将促使该年或一年后CPI 上行;
三是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调整,许多企业破产,而幸存的企业对供给逐渐减少,这将促使价格逐渐回归并上行;
四是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如果未把握住“适度”,有可能在经济有所恢复的同时给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导致流动性再次泛滥,从而带来通胀压力。因此,短期内将面对通缩的压力,而较长时期内将可能再次面临通胀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