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门一期:
改画地图,结束“孤悬于海”的历史
中广网北京1月15日消息(记者唐诗通讯员张荣)作为全国13个海岛县之一,浙江省玉环原由玉环岛、楚门半岛和135个外围岛屿构成,是个地少、人多、缺水、缺电的资源贫乏小县。
但身处海隅的玉环人民,从未停止滩涂围垦事业,他们用智慧和力量不断改造自然、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
1975年,自强不息的玉环人作出了精卫填海的第一个壮举--漩门港堵港截流促淤,向隔断本岛与楚门半岛的漩门峡发起总攻。
与现在的机械施工相比,那时的堵坝完全靠双手。漩门湾两岸,每天少则五六百人、多则千余人,日夜开岩采石、车拉船运,候潮抛石截流。聪明的玉环人制造了集装、运、吊于一体的土吊车,将52万土石方投入到漩涡急流……1977年5月19日早晨,漩门港口大坝拢口战斗打响了。5天后,漩门港口大坝顺利合龙,堵港截流胜利的欢呼声响彻云霄。玉环本岛和楚门半岛间,从此"天堑变通途"。
1977年10月1日,玉环人民在漩门大坝上召开了庆祝大会,漩门两岸人山人海,一片沸腾。客车第一次从玉环岛上开出,经大坝开往杭州。
不久后,《人民日报》的“祖国新貌”栏目以《玉环人民改画地图》为题,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重大新闻。文章开头这样写着:
翻开浙江省地图,可以看到东南沿海有一个玉环岛,和大陆隔着一条狭窄的海峡。但是,今后地图上的这一处要作一些改动了--玉环县的人民以辛勤的劳动在海峡中填出了一条宽阔的大坝,已经把玉环岛同大陆连在一起,通向浙江沿海和腹地的公路线将一直通到岛上……
玉环,永远结束了被孤悬于大海的历史!
如今,漩门大坝成为全县交通枢纽。漩门两岸山上的村民纷纷下山到大坝两岸造房建新居、办工厂、开商店,发展经济,被称为"鬼门关"的漩门港两岸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这是勇敢的玉环人民的英明创造。
漩门二期:
筑起“环漩门湾时代”的钢铁长城
但是,玉环人向大海要土地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资源的天生不足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注定了玉环人不可能靠天吃饭。
1977年5月11日,玉环县委、县政府向浙江省计委申请,要求将漩门二期工程立项开发;1994年3月,漩门二期蓄淡围垦工程经原省经委批复立项;1997年4月,该项目被列入省重点工程。
1999年2月7日,玉环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难度最大的大型综合性工程,总投资5.201亿元的浙江省在建最大蓄淡围垦项目--漩门二期工程,终于正式开工。
时隔两年后的2001年4月2日,漩门二期工程迎来二期堵坝合龙。当天,下着绵绵细雨,但漩门二期工地上,鼓乐喧天,彩旗飘扬,人们冒雨从四面八方赶来见证这一重要时刻。9点28分,这个综合难度堪称亚洲堵港工程之最的二期堵坝主体工程,一次合龙成功!整个工地沸腾了,玉环人民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之中。到2005年底,漩门二期五大主体工程全面完成,2006年7月顺利通过完工验收。
而今,人们站在小青岛滩头的夕照里放眼西望,在波光粼粼的潮水和霞光灿烂的水天之间,那7.84公里长的“海上长城”雄伟地屹立着。而漫步在6200米长的二期海堤上,堤内外一半是海一半是湖、似海似湖的独特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长长的堤坝内,围起的是5.6万亩土地,其中,可供开发利用海涂3.2万亩,相当于玉环全县现有耕地的1/3;水域面积2.4万亩,相当于3个原杭州西湖面积。按50年一遇标准设计的堵港大坝,缩短一线海堤20多公里,大大提高了围区内11.2万人口、4.2万亩水田、2000多家工矿企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这片昔日汪洋下的滩涂,眼下正迎来兴建开发的热潮。
总投资5600万元,全长528米、宽33.5米的漩门湾大桥飞架南北,于2007年12月完工通车。它将楚门、芦浦和漩门二期工业区块连成一片,为加快漩门湾两岸的联动发展构建了一条快捷通道。
看!对岸,8000亩的漩门工业城正活力四射,充满生机。目前,落户企业达到了76家,其中18家已投产、58家正在兴建厂房,这里正形成以汽摩配为主,包括阀门、家具的综合性产业功能区域,成为全县增量工业的主要承接地。
瞧!漩门二期西北片,8000亩的生态农业开发区已然形成。一望无际的平坦土地上,已建设完成的7000亩标准农田将盐碱地变成了沃土,种植大户们在这里耕种棉花、西瓜等农产品;今年刚种植和培育的59万株苗木,几年后将长成苍天大树,把这里变成一片绿色的世界。
走!沿着漩门二期水库沿岸,一条长600米、面积约36746平方米的沿湖景观带已经形成。湖边,绿树成排,石板小路、凉亭、石椅,夕照下,景色怡人,初现生态公园的形象。
听!滨江大道边上,滨江1号小区内传来了欢声笑语。占地69.5亩、造型别致的别墅群,已入住了不少新主人。其身后,面积74.4亩的滨江2号住宅小区也已渐成规模。而在二期北面,8000亩的北片城市建设中心区,其控制性详规也已编制完毕,这里将依托楚门、清港两镇辐射发展,形成一个具备农村美景又有城市功能的城市新区。
与此同时,8000亩的农业开发、8000亩的环库景观、2.4万亩的水上风光以及1万亩的观光农业园,形成一个面积达5万亩的组团式农业休闲度假区,今年9月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这是全省围垦工程中惟一一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眼下,这里正在建设七千米长的海上长堤游览区、生态湿地区、生态观光果园区……
根据规划,漩门二期综合开发后,将是一座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休闲娱乐、高档居住、科技工业、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海上风光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的生态城市新区。对漩门二期蓄淡围垦工程,一知名围垦专家在考察后说:“漩门二期工程最主要的是为玉环人民的生活和发展拓展了必要的空间,特别是为玉环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港口中等城市建设创造了必备条件。”
漩门三期:
大步跨入“环漩门湾时代”
向海要土地、向天要淡水,是历任县委、县政府领导高瞻远瞩的战略抉择。早在1975年,在漩门一期工程指挥部那张长方形的会议桌前,玉环的精英们就提出了漩门围垦分三步走的战略。几十年来,玉环县委、县政府历任领导坚定不移地实践着玉环人的宏愿,同时,更与时俱进,高瞻远瞩,让规划更远大,更美好。
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上,县委明确提出玉环区域发展战略重心将从“本岛时代”跨入“环漩门湾时代”"。这不是痴人说梦!如果说漩门二期围垦,标志着玉环"环漩门湾时代"的到来,那么,漩门三期围垦,则为我们描绘出“环漩门湾时代”美好的发展蓝图。
漩门三期围垦区北接龙溪乡、芦浦镇,西与玉环本岛相连,东南与鸡山隔海相望,涵盖了5个乡镇、43个村,总投资10.7亿元,围垦后,将为玉环增加6.8万亩陆域面积,加上二期围垦的5.6万亩陆域面积,相当于再造一个玉环。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将建起现代化的工业区、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区、现代化的商业生活区。
而早在2000年,玉环就已开始筹建漩门三期围垦工程。
2002年4月,玉环委托省水利水电河口海岸研究设计院编制完成《漩门三期围垦工程水环影响及波浪要素的分析》,为环境影响评价及工程可行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2002年9月,委托台州市科技咨询中心编制完成《漩门三期围垦工程的可持续评价》,为工程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此同时,编写了《关于玉环漩门工程建设对乐清湾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的调查报告》,以各种事实和科学分析说明了三期工程对乐清湾并无不良影响。
2004年3月9日,省发改委以浙发改设计200452号文件批复了漩门三期围垦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2006年3月31日,这是一个必将载入历史的时刻,漩门三期工程终于迎来了开工典礼。和1999年那年见证漩门二期动工历史时刻一样,常务副省长章猛进这一天亲临玉环,与广大民众一起再次见证了玉环人民的壮举。
按照设计,漩门三期工程主体大坝,从坎门半边山经鸟笼屿至目鱼屿,长325米;往南北走4077米与冲坦屿联接,再行进950米至木杓头南侧。建成后,整条海堤坝总长5352米,将坎门半边山、目鱼屿、冲坦屿、干江木杓头这四颗上天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其中,在目鱼屿和冲坦屿,各建一座孔宽8米的5孔泄水闸,每座闸净宽40米。
建成后,漩门三期围垦工程不仅可以解决玉环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还有利于围区上游的排涝泄洪,极大增强防洪抗台能力。今年11月19日,初冬一个天气阴沉的上午,记者驱车来到漩门三期干江海堤施工段。
在这里,初冬的寒风挡不住建设者的脚步。300多名建设者日夜奋战,他们的汗水撒满了工地的每一个角落;一辆辆大型工程车不停地来回穿梭,它们将满载的石料一车车填向大海……于是,开工至今仅两年多时间,长近2500米的海堤便巍然耸立在东海之滨,而这条蜿蜒的长堤还将不断向外延伸;小岛冲坦屿也已被劈成两半,建在其间的泄水闸完成了80%。
站在海堤尽头,放眼远眺对岸,海雾弥漫间,记者发现坎门已近在咫尺,坎门办事处高楼、县污水处理厂等建筑物清晰可见。
县漩门三期围垦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林正熙告诉记者,从开工至今年11月底,漩门三期工程完成440多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干江、坎门两地共筑起了3200米海堤。“按目前的工程进度,整条海堤将在2010年顺利合龙。”林正熙说。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