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1月14日电 (朱虹、张丽)2009年第1期《科技导报》发布了该刊评选出的“2008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孙怀林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研究出不用氨基酸作原料的多肽合成方法入选2008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
一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所有多肽合成的研究都是以氨基酸为原料来进行的。这种方法步骤繁琐、成本较高,使得多肽类材料的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化学家们开始探寻一种非常简单的多肽合成方法,希望不以氨基酸为原料,而用方便易得的亚胺和一氧化碳为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交替共聚直接生成多肽。遗憾的是,由于缺少一种适当的催化剂,该方法一直未能实现。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孙怀林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成功研究出新的多肽合成方法,不用氨基酸而合成了多肽,相关研究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该杂志高度评价了这项工作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指出“这个反应的优点是所用原料便宜,非常适合工业生产。”
《科技导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学术会刊。这是《科技导报》连续第6年进行此项评选,本次共有10项科学进展、10项技术进展和10项工程进展入选。
2008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包括:提出三维“伊辛模型”精确解猜想;获得临界温度为43K的铁基超导体;成功分离出控制水稻广亲和性状的主效基因S5;精确定出银河系质量约为1千亿个太阳质量;发现胡氏耀龙化石为揭开鸟类起源提供新证据;证实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在氯加氢高能反应中有效;首次探测到分子的自旋态构型和超交换作用;研究出不用氨基酸作原料的多肽合成方法;发现暗物质粒子湮灭可能证据;发现“半甲齿龟”化石有助揭开龟甲形成之谜。
2008年中国重大技术进展包括:成功锻造出世界首件第三代核电蒸发器锥形筒体;发明控制转基因水稻“意外传播”技术;中国首艘自主设计、自行建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交付船东;“一步法纺丝”新工艺问世;黄磷燃烧热能利用难题被破解;中国大陆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投产;研制成功首台低温超导除铁器;中国曙光5000A高性能计算机进入世界前十行列;中国第一片8英寸键合SOI晶片研制成功;研制成功2210kW特大功率采煤机。
2008年中国重大工程进展包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京沪高速铁路全面开工建设;大型客机研制项目正式启动;奥运场馆工程按期交工使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完成;亚洲最大客运站——北京南站建成;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神舟七号”完成太空出舱任务;“探月工程”新进展:“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全图正式发布;中国最大核电项目阳江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武汉长江公路隧道通车试运行。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