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致电《法制周报》
找到两名幸存劳工的回忆录
蒋伟
连日来,《法制周报》关于抗战英魂遗骨流落海外的报道,引起了海内外众多网友和读者的关注,许多人通过电话、邮件与本报记者联系,表示支持和愿意捐助此次活动。
曾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工作的英国留学生江先生表示,他将联系当地华侨帮助寻找抗战英魂遗骸的墓地。目前,本报记者已经联系到了台湾《联合报》记者,请其协助寻找最早发现三块墓碑的当地华侨。
海内外读者纷纷支持
1月13日,中国社科院的研究人员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为广大网友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事实表明,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仍然是十分强大的,接海外抗战英魂的遗骸回国,能大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加强两岸的向心力。”(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他建议,由两岸有关部门组织、合作,共同完成这件事情。
网友李屹峰先生给记者发来邮件说,看完报道他很感动,中华民族和军人精神的崇高和无畏,依然让他震撼不已。中华文明的辉煌和延续,就是因为这些精神的延续和不死!他表示要为此次活动出钱出力。
1月15日,哈尔滨工程学院的经济管理专业老师牛先生也致电本报,他认为历史应当还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军人应有的荣誉,“他们都是为民族而抗战的爱国将士,应该得到我们后人的尊重,让英烈们流落海外的遗骨回国是我们爱国的表现。”
“这个活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些流落海外的抗战英魂理应获得祖国至高无上的崇敬!”在英国波士顿读博的留学生江先生联系到记者时,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两年前,江先生曾经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工作过,也有亲人在澳大利亚工作。他说,巴国与邻国澳大利亚关系密切,可以联系当地华侨帮助寻找抗战英魂遗骸的墓地。“爱国是流淌在每个人心里的基因,这些流落海外的抗战英魂足以感动每一个人,能激起人们更广泛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电话里,江先生慷慨激昂地说,自己将全力发动更多海外华侨支持《法制周报》发起的“接抗战英魂回家”活动。他还详细介绍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情况,目前,巴国当地华侨较少,当地治安情况并不好。
已获悉两名劳工的回忆录
关于寻找拉布尔战俘营的历史资料,目前也有了新的进展。
1月13日,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先生看到报道后,向《法制周报》记者提供了一些关于二战期间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中国劳工的线索。李宗远先生长期从事抗战和中日关系史的研究,是中国抗战史研究的权威专家。
他告诉记者,2001年前后,他曾在上海采访过二战期间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中国劳工,有一名幸存者是江苏吴江县人,在从上海回江苏的路途中遇到日军被掳为劳工,他与其他中国军人战俘、劳工一起被送往巴国的拉布尔日军海军基地劳动。由于他是一名知识分子,能够很好地表达出当年的情形,李馆长得以将采访的音像资料保存。
李宗远说,另外一名去过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劳工是来自华北的农民。(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据他回忆,他们是日本投降后由国际红十字会送到广州,一部分军人编入部队,一部分人得以回家。
“二战期间,日军在南洋和朝鲜的战俘劳工情况,国内的研究至今有很多空白,纪念馆也缺少这方面的资料。”李宗远说,根据上述两名劳工的口述,可以推断二战期间日军虏往巴布亚新几内亚拉布尔的劳工,主要来自上海、江浙和华北一带,包括中国军人和平民。据他了解,国际红十字会有一些关于二战期间日军巴新中国战俘营的详细资料,为此他建议记者与国际红十字会取得联系。
1月15日,《法制周报》记者已经赶往位于北京卢沟桥宛平城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寻找关于这两名巴布亚新几内亚劳工幸存者的详细回忆资料。同时,记者也正在联系国际红十字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