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乌副总理发出邀请 姚以恩情系犹太文学大师50年

  1903年托尔斯泰写给肖氏的信

  钱钟书读《莫吐儿》后于1982年12月28日写给姚以恩的信

  乌克兰副总理瓦休尼克(左一)、驻华大使卡梅舍夫(左四)、驻沪总领事卡尔玛多诺娃(左五)上外俄语系主任郑体武(左二)与姚以恩合影

  姚以恩有来沪访问的肖氏外孙女贝尔·考夫曼

  中新网1月16日电2008年10月18日,乌克兰副总理瓦休尼克在上海专门会见了81岁的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姚以恩先生,并热情地邀请他于2009年3月2日到乌克兰出席犹太文学大师肖洛姆-阿莱汉姆诞辰150周年的纪念活动。
瓦休尼克副总理为什么要发出邀请?最新一期《咬文嚼字》给出了答案,本网选登相关文章如下。

  翻译《莫吐儿》 迷上肖洛姆-阿莱汉姆

  姚以恩年轻时,聪慧好学,在上海震旦大学附属扬州中学读书时,多门功课中外语成绩尤佳。上海解放初期,他考上了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即今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俄语,毕业后留校任教;授课之外,还为《文汇报》编辑《俄语周刊》。1951年参加了我国第一个翻译工作者的组织——上海翻译工作者协会。

  195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姚以恩收到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当时的编辑、后来以翻译《牛虻》而出名的翻译家李俍民写给他的一封信:经与译文科科长任溶溶商量,想请他翻译一本名叫《莫吐儿》的中篇系列小说,并说这是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汉姆的优秀作品。

  任溶溶与李俍民都是姚以恩在“译协”的好朋友,彼此无话不谈。当时的姚以恩只有28岁,对犹太文学知之甚少,对读起来非常拗口的“肖洛姆-阿莱汉姆”更是不甚了了。所以当他从李俍民手上接过俄文本《莫吐儿》时,竟疑惑地问了一句:“作品怎么样?”

  李俍民听了笑道:“你看了再说吧。”

  由于这本书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他当晚一口气就读完了,并被深深的震撼了。原来,《莫吐儿》讲述的是一个世纪前生活在俄国的犹太人的故事。犹太儿童莫吐儿的父亲死了,他成了一个孤儿。于是再也不能上学,也不用再做祷告,不能再到教堂去唱诗了。他觉得无忧无虑。“我真走运——我是孤儿!”家里穷得把家具都卖了。面对空空荡荡的家,莫吐儿快乐地在地上打着滚,还发出“快乐”的感叹:“这会儿地方可够啦。多宽敞啊!多自在啊!简直是天堂!”这样的反话正说,通过一个孩子的口,使人在发笑的同时,产生更深的悲哀。

  姚以恩热情而又勤奋,工作起来夜以继日。何况,莫吐儿的故事引人入胜,他是边译,边笑,边流泪,译得十分顺畅。没多久,100多页的《莫吐儿》就译完了。书中的主人翁,就按李俍民信中的叫法,译成了“莫吐儿”。一开始,他虽然觉得有些不雅,似乎可以改译成“莫托尔”之类的名字,但又一想,“莫吐儿”也有其朴实、稚拙、可爱的一面,于是,便照此译完全书,对这位犹太作家充满了崇敬和迷恋。

  说到这里,姚以恩不禁长叹一声,然后感慨地对我说,世事无常,祸福难料。1957年,有一天,校党委邀请他参加一个积极分子座谈会,与会者一共6名教师。会上动员大家大鸣大放,帮党整风。第二天,碰巧少儿出版社送来《莫吐儿》清样,要求他尽快再读校一遍,立即付印。姚以恩立刻向学校请了假,在家里埋头读校起来。也就是在这一天,其他5名教师在会上真诚地向党委提了意见,却都在随之而来的“反右”斗争中,被错划成右派分子。姚以恩从心底里感激《莫吐儿》保佑他逃过一劫。

  文学前辈们的鼓励增强了他的信心

  1957年夏天,姚以恩翻译的《莫吐儿》问世了。

  姚以恩捧着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百感交集,高兴的是,将近一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开花结果;担心的是读者对这本书会有哪些反响呢?

  不久,他收到了著名文学家、画家丰子恺先生读了他译作后的来信。丰老在信中热情地称赞他“《莫吐儿》译得很好!”

  肖洛姆-阿莱汉姆是一位世界文坛上杰出的大作家,他的代表作《卖牛奶的台维》、《美纳汉·孟德尔》、《莫吐儿》,被译成六七十种文字,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莫吐儿》确实是一本好书。高尔基在1910年读了《莫吐儿》俄译本后,给作者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说:“您的书我收到了,读过以后我笑了也哭了。……这是一本了不起的好书!整本书都洋溢着深厚、亲切而聪明的爱。”著名翻译家潘庆舲先生在《绝妙好书耐人寻味——读〈莫吐儿传奇〉》一文中说:“不久前,我在美国哈佛大学最大的卫登纳图书馆书库中看到肖洛姆-阿莱汉姆的各种版本原著以及有关评论著作,竟达600种以上,收藏量与美国文学中两位大师马克·吐温和德莱塞大致相仿,即可证明,作为举世瞩目的艺术巨匠,肖洛姆-阿莱汉姆当之无愧。”1959年,在他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他为“世界文化名人”。为此,北京和上海文化界分别举行纪念会。北京的纪念会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主持,著名作家曹靖华作报告,详细介绍了肖洛姆-阿莱汉姆的生平和作品。会后,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著名演员董行佶朗诵了姚以恩翻译的《莫吐儿》片段。

  姚以恩应邀在上海的纪念会上作了有关肖洛姆-阿莱汉姆的专题报告。他的报告内容扎实,博得全场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就是在这一片掌声中,姚以恩产生了一个美好的心愿与梦想:要更努力地研究肖洛姆-阿莱汉姆,收集他的各种资料,把他介绍给中国读者;同时,还要将中国翻译出版和研究肖洛姆-阿莱汉姆的情况,介绍到世界各国,尤其是犹太人居住的国家和地区去,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京沪纪念会之后,姚以恩认真研读了曹靖华先生的报告,感到曹老的报告中对肖洛姆-阿莱汉姆的介绍,与他掌握的材料略有不同。他便给曹老写了一封信商榷。曹老很高兴地给他回了信,在探讨了有关问题之后,特地在信末加了一句:《莫吐儿》译得很好。

  著名学者钱钟书是不轻易赞扬别人的,但是,钱老在读了《莫吐儿》之后,于1982年12月28日亲笔写信赞扬他的译文是:“曲传原作风趣既感且佩。”萧乾在《瞭望周刊》1985年第1期上一篇谈读书的文章中特地谈到读了《莫吐儿》之后的感想:“《莫吐儿》一共不到一百页。对我却像浓缩了的狄更斯或马克·吐温,也那么幽默、真实、感人。而且,姚以恩的译文是多么上口啊!”

  一些同辈朋友和著名作家也对他的《莫吐儿》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世界文学》原主编高莽1998年1月20日,在读了姚以恩的《莫吐儿》之后,也特地写信来说:“此书译得好,印得也好。你为肖洛姆-阿莱汉姆尽了自己的努力,肖洛姆-阿莱汉姆在天之灵也会感谢你的。”

  1998年7月30日著名作家赵丽宏在阅读了《莫吐儿》之后,在《羊城晚报》上撰文评价说:“肖洛姆的作品曾被翻译成六十多种文字,我不知道他的作品中有多少被翻译成了中文,大概不可能是全部。姚以恩的译本,是很传神的一种。”

  这些文学前辈和作家、评论家的评价对姚以恩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再加上书出版之后,国内一些媒体纷纷请他撰稿,向我国读者介绍肖洛姆-阿莱汉姆及其作品。此时此刻,他更加感到自己对这位犹太作家了解得太少了,他必须要在全面了解了肖洛姆-阿莱汉姆的身世和创作经历后,才能向同胞们准确地介绍。同时,他依稀了解到像肖洛姆-阿莱汉姆这样的弱小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在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曾受到我国文学界的高度重视,他也想了解,中国是哪一位文学家最早把肖洛姆-阿莱汉姆介绍到中国来的?

  发现茅盾最早将肖洛姆-阿莱汉姆介绍到中国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他像往常一样在徐家汇藏书楼查阅那些灰尘蒙面的旧报刊。几个小时下来,直弄得头胀眼花,但他丝毫不敢懈怠,生怕一个疏忽,漏失一条重要内容。哎,真是功夫不负苦心人。就在他觉得天色已晚,今天已不会有什么收获时,突然,在1921年6月20日《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上发现了一则一百来字的报道。报道说:“现代犹太小说家阿尔秦,被人称为"犹太的马托温"。就因为这个阿尔秦的作品和马托温一样,思想也相像。”报道末尾署名为“P生”。

  这则报道,犹如一道闪电划亮了姚以恩的心灵,令他一下子兴奋起来,因为这可能是他发现的我国最早的介绍肖洛姆-阿莱汉姆的文字。但是,姚以恩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高兴之余,他马上产生了一些疑问:报道中提到的阿尔秦,是否就是肖洛姆-阿莱汉姆呢?他知道,马托温就是马克·吐温的另一种译法。此刻,他突然想起1914年“一战”爆发后,马克·吐温在欢迎肖洛姆-阿莱汉姆移居美国时,曾说过:“我一定要来看你,因为我知道,我是美国的肖洛姆-阿莱汉姆。”由此,可以确定“P生”报道里的“犹太的马托温”阿尔秦,就是肖洛姆·阿莱汉姆。

  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写这篇报道的“P生”又是谁呢?姚以恩虽经多年寻访,始终未能搞清。

  后来,他猜想可能是茅盾先生,因为党的英文缩写是“P”。“P生”的含义可能是党的一员。茅盾1921年已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了。二十年代初,茅盾一向注意介绍弱小国家和民族(如波兰、捷克、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芬兰、犹太、希腊等)的作家和作品。1921年,他在主编《小说月报》时,在当年的10月号上就发表了一个“被损害民族的文学专号”,并在这个专号上,发表了他自己翻译的肖洛姆-阿莱汉姆的小说《贝诺思亥尔思来的人》。据姚以恩考证,茅盾是第一个将肖洛姆-阿莱汉姆的小说介绍给中国读者的翻译家。之后,这篇小说又先后收入《小说月报》丛刊第54种《新犹太小说集》(1925年)和茅盾短篇译文集《雪人》。所以,姚以恩认为,“P生”很可能就是茅盾先生。可是,他遍寻《茅盾文集》和《茅盾笔名录》均无“P生”的记载。看来只有冒昧地直接向茅盾先生请教了。

  可是,后来政治运动接连不断,各人命运殊难预料,根本无暇顾及此事。直到“文革”结束之后的1979年,姚以恩才有机会写信向茅盾请教,并附了乡前辈、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徐平羽的介绍信。茅盾见信之后,竟然不顾年迈体弱,视力衰退,给姚以恩回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以恩同志:大函敬悉。尊译《莫吐儿》也收到了,谢谢。因开会事忙,未能即复,为歉。我左目失明,右目仅0.3视力,只有在比较强烈的光线下,方能勉强阅读。信上提到的"P生"就是我。”至此,真相大白。姚以恩捧读之余,真是感慨万分。尤其是茅盾先生坚持给他复信,令他十分感动。

  肖洛姆-阿莱汉姆的外孙女专程到上海拜访了他

  姚以恩思路开阔、追求完美。为了尽快搜集到更多的资料,他一边在图书馆里埋头查阅各种书报杂志,一边走出去与研究肖洛姆-阿莱汉姆的外国学者建立联系。

  令他高兴的是,他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还有幸与一些外国友人结识,并成了好朋友。

  那天,姚以恩最先提到的是苏联著名学者罗果夫。罗果夫在解放前是上海时代社的负责人。该社是苏联设在上海的一个文化出版机构,从事中苏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并与中共地下组织和进步文化人士有密切的联系。罗果夫非常崇敬鲁迅,很早就开始研究鲁迅。1959年,姚以恩给罗果夫寄去一本《莫吐儿》,并请罗果夫在苏联帮忙搜集有关肖洛姆-阿莱汉姆的资料。罗果夫非常高兴,他在回信中,不仅同意了姚以恩的请求,还赞扬姚以恩的《莫吐儿》译得好。此后罗果夫陆续从苏联给他寄来不少有关肖洛姆-阿莱汉姆的资料,其间,还寄来一本他用俄文翻译的《阿Q正传》;姚以恩觉得无以为报,也不断地将他买到的有关鲁迅的资料寄给罗果夫。姚以恩每次买有关鲁迅的资料时,总是买两本,一本寄给罗果夫,一本自己收藏,天长日久,姚以恩不仅收集了满满一书柜的有关肖洛姆-阿莱汉姆的书刊资料,而且还收集了一书柜的有关鲁迅的书刊资料。他在成为肖洛姆-阿莱汉姆研究专家的同时,也几乎成了一名鲁迅研究专家。说到这里,姚以恩颇为自豪地笑了。

  1959年,姚以恩寄了一本《莫吐儿》中译本给苏联莫斯科列宁图书馆,并附了一封信,讲了自己从翻译肖洛姆-阿莱汉姆的作品,到热爱和崇敬肖洛姆-阿莱汉姆以及发展到研究肖洛姆-阿莱汉姆的过程。姚以恩信中的真情打动了他们,《莫吐儿》生动流畅的译文感动了他们。他们特地从馆藏的珍贵期刊中,取出一本1939年出版的第4期《文学评论家》杂志(俄文版)寄赠给姚以恩。因为这期《文学评论家》发表了一个纪念肖洛姆-阿莱汉姆诞辰80周年的专辑。杂志扉页上盖有列宁图书馆的藏书章。姚以恩收到这本杂志后,乐了好几天,并一直珍藏到今天。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也为姚以恩研究肖洛姆-阿莱汉姆创造了更多的有利条件。

  在上海,凡是有犹太作家来访、交流和讲学,或是在上海举行“犹太人与上海”等国际学术讨论会,有关方面都会邀请姚以恩出席和交流。1994年,“犹太人在上海”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上海新锦江大酒店召开,姚以恩应邀出席并作了精彩发言。他着重讲了自己几十年来对犹太文学大师肖洛姆-阿莱汉姆的研究。会场上鸦雀无声,尤其是那些犹太朋友,听得十分认真、仔细。当姚以恩解释“肖洛姆-阿莱汉姆”在希伯莱语中是一种问候语,意思是“祝你平安”或“你好”时,会场上响起了会心的笑声。就在姚以恩发言结束时,一位名叫阿伯拉罕·弗拉德金的以色列犹太学者,激动地站起来,走向姚以恩,握住他的手,热情赞扬他的发言非常精彩。回国之后,阿伯拉罕·弗拉德金还专门写文章,刊登在“中国犹太老居民协会”会刊上,向犹太同胞介绍姚以恩及其研究成果。从此,许多犹太人知道了姚以恩,并不断地有犹太友人要求在上海与他会见,至今他已接待了二三十批。他们有的来自美国,有的来自以色列,有的来自加拿大及香港。仅是以色列作家代表团,他就已接待过好几批。

  在来访的犹太友人中,最令姚以恩难忘的是肖洛姆-阿莱汉姆的外孙女贝尔·考夫曼。她是一位美国作家,丈夫是美中友好协会主席。当考夫曼知道了姚以恩研究她外祖父的感人事迹后,便让丈夫帮助她详细了解姚以恩的情况。随后,便给姚以恩写了一封信,想到上海与他会面。1994年5月15日,83岁的考夫曼在访华期间,专程来到上海与姚以恩会面,进行了交流。她十分感谢姚以恩对她外祖父的多年的研究,非常敬佩姚以恩的严谨的治学精神。临别,她将一张与外祖父合影的大幅照片签名赠送给了姚以恩留作纪念。

  1996年9月,曾荣获“肖洛姆-阿莱汉姆文学奖”的以色列著名作家约瑟尔·伯斯坦等来上海访问。上海作协十分重视,特地请姚以恩与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叶辛、作家陆星儿、丁言昭一起参加会见。伯斯坦与姚以恩进行了热烈友好的交流。回国之后,他为了感谢姚以恩几十年来不辞辛劳地研究肖洛姆-阿莱汉姆,特地寄给姚以恩一本内容丰富、印制精良的肖洛姆-阿莱汉姆画传。姚以恩收到后,真是万分惊喜。这本画传里有不少是他多年寻觅而未能如愿的珍贵图片。之后,他们之间经常互相通信、交流研究成果,这对姚以恩帮助很大,虽然如今伯斯坦已去世,但姚以恩还是非常怀念他。

  2007年8月28日,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以色列作家奥兹,来到上海访问。上海作协很重视,派出作协主席王安忆、作家孙甘露和翻译家姚以恩会见了他。在与姚以恩进行了交流之后,奥兹非常激动,他十分敬佩姚以恩数十年来坚持不懈地研究肖洛姆-阿莱汉姆,并惊讶他所取得的丰富的研究成果。临别,奥兹拿出自己的新著《莫称之为夜晚》郑重写上“赠肖洛姆-阿莱汉姆著作的出色翻译家姚以恩”的题词,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赠送给姚以恩。

  五十年的美好心愿

  姚以恩告诉我,我国从1957年至今五十多年间,曾有过两次宣传肖洛姆-阿莱汉姆的高潮,一次是1959年肖洛姆-阿莱汉姆诞辰100周年,并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时候,还有就是1994年举行“犹太人在上海”国际学术讨论会前后。这两次宣传高潮确实让不少中国读者知道了这位犹太文学家,阅读了他的作品。

  他又说,2009年是肖洛姆-阿莱汉姆诞辰150周年,乌克兰、以色列、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必定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我们上海在举行相应的纪念活动的同时,应当组团走出国门,去参加乌克兰等国家的纪念活动,将中国人民对肖洛姆-阿莱汉姆的友好感情,传达给犹太人民,增强人民之间的友谊,以此掀起第三次宣传高潮。

  当乌克兰驻沪总领事卡尔玛多诺娃得知这个信息后,立刻要求约见姚以恩。过了没多久,乌克兰总领事告诉姚以恩,乌克兰副总理瓦休尼克听说了他的事迹和计划后,非常高兴,决定在近期来上海访问时,与他会面。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个激动人心的场景。

  葛昆元

  2008年11月29日

  (作者为《上海滩》杂志社编审)
(责任编辑:李恺萌)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姚以恩 | 尼克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