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南宁1月16日消息 (记者张垒)2009年元月16日,广西桂剧团举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桂剧大舞台”揭牌仪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团隆重举行。
其间,与会嘉宾观看了新唱桂剧《拾玉镯》,桂剧片段《抢伞》、《打堂》、《哑背疯》、《打棍出箱》,戏歌《新韵新风》等“桂剧优秀经典剧目片段”,领略桂剧这朵祖国戏曲百花园中“桂花”的沁人芳香。
广西桂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分为两个功能区,即用来陈列和展示各类桂剧相关历史传承资料(文字、音像、唱腔、剧本等)的展示厅和展演桂剧经典的动态演艺馆。整个基地以桂剧文化符号进行包装与呈现,配合桂剧脸谱、戏牌、音乐、服饰、角色等等元素的全方位运用,把人们“看、听、演、留”所有的感官冲击及感性情绪调动起来,给予大家桂剧文化360度的全景呈现。
建立广西桂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旨在更好地向公众展示桂剧这一广西优秀地方剧种的独特魅力,挖掘、抢救、保护桂剧,使濒临消亡的古老桂剧焕发活力。通过这个浓缩了桂剧精华的大舞台认识桂剧、记住桂剧,进而认同、推广桂剧。这也意味着桂剧新载体的诞生与升华。
广西简称“桂”,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地方剧种,形成于清道光,光绪年间,民间俗称为桂戏或桂班戏,流行于广西大部分官话地区,以及湖南省南部地区、广东省北部地区,与京剧、徽剧、汉剧等同属皮黄系统,语言是“西南官话”(“桂柳话”),音乐以弹腔“南路”、“北路”为主,另有“高腔”、“吹腔”、“昆腔”和“杂腔”小调,音乐伴奏以大锣、大拔为主。桂剧剧目丰富,素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剧种风格犹如秀丽的漓江水那样清秀婉约,细腻温和;表演朴素、简约,富于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演上讲究眼法、手法和脚法的运用,有很多传统表演绝技,擅演“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