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任占军主任,让他对就业环境、就业政策、就业定位等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
毕业生增幅减缓大环境起点仍高
对于2009年的毕业生而言,可能忽略了一点:同期毕业的学生,相对往年增幅有所减缓。据任主任介绍,前几年的毕业生人数每年都要增加20000左右,而2009年毕业生人数仅增加了8000,增幅相对减缓。
针对学历结构分层次来观察就业形势,任主任简单叙述了毕业生的数字:“研究生是5万7左右,本科生11万左右,专科生大概是4万3。这基本是2009年的毕业生结构。”对于高学历的博士生、研究生,基本还是保持了往年的水平,毕业人数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本科生的毕业人数依然是增加的,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应该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最庞大的就业群体;反观高职和专科这部分学生,人数不仅没有增加,相反还略有下降,很多学生选择了续本、出国留学等方式。对于北京而言,高学历毕业生占的比重很大,远远超过了全国毕业生学历比例。在这点上,北京毕业生有相对的优势。
但是对于就业岗位而言,却不会因为毕业生学历结构变化而调整。任主任解释说,尽管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在不断提高,但是工作岗位却仍然按照社会、按照实际的需要来招聘人才。一些专科水平的、专业性很强的一线工作岗位的需求大于符合这部分学历要求的毕业生人数,但是本科甚至更高学历的毕业生难以降低门槛走上这些工作岗位,因此仍需要大量外来毕业生去弥补这部分空缺。
近年来,博士生、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很多中小企业无法解决毕业生的户口问题,使得一些高学历的毕业生为了自己的出路不得不降低门槛,低调就业,这对于本科毕业生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任主任强调说:“从之前谈到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到,对北京生源增长的幅度相对呈下降趋势。但这是在一个大基础的前提下,因此对于就业而言,现在所处的起点仍然很高,就业压力不容忽视。”
大学生应重视基层的工作岗位
“2009年还会有相关促进就业的政策出台,我们会随时关注,给予大学生们相关的分析和指导。”任主任在谈到相关政策时说,“其实就业工作不仅仅是单向的,大到国家、社会,小到企业、学校以及我们这些服务机构,直至学生个体,是需要通力合作的。对于其中担负着很多工作任务的高校而言,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开展了诸如"一把手"工程等大量的工作。对于我们就业指导中心而言更是希望以实际的工作来促进和改善学生的就业问题。”
据任主任介绍,基层的工作岗位仍是毕业生应关注的重点。“我们一直在鼓励和倡导学生多参与实践、多积累经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工作阅历。这些从何做起?基层、一线的工作就是重点。用人单位也愿意吸引高学历的毕业生在基层的工作中共同成长,这对于学生发展和企业发展都有好处。”
任主任表示,在去年年底的双选招聘月中,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共开设了34场招聘会,3000人规模的活动现场,有时甚至能来5000人。“这些招聘会上提供的近4万个工作岗位中,绝大部分都是针对工作经验相对缺乏的应届毕业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大家重视基层的工作岗位,重视经验的积累。同样的学历条件下,想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工作经验是很重要的。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能在基层的工作岗位上磨炼一到两年的时间,其学历优势就能很明显地显现出来。”
就业定位关键是职业定位
谈到一些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任主任也提醒:“求职前,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明确,企业在挑选人才也是分层次的,结合实际的工作需要。因此一些非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完全没必要在这方面过多地产生迷茫。用人单位在常年的招聘工作中也会"积累"相应的情况,避免高学历毕业生的"大材小用"。他们也会考虑到人员的稳定、薪酬的高低等问题。”
对于就业,任主任坦言,学生的自我定位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职业定位。“我们在对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干部培训时,就和这些老师强调过这些内容。不论你是哪个院校、哪个专业,在就业前不做好自己的定位,不认清自己是很盲目的。我们这里说的定位主要包括三方面。待遇定位、地区定位和职业定位。”
首先是待遇定位。任主任称:“我们不是用钱来衡量自己,而是要把自己的期望值与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相结合,避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其实这一点上,学生也在逐渐适应,降低自己的就业底线,这是很正确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毕业后我们没有工作,生存都出问题的情况下,还如何谈发展、谈未来?在当前受金融危机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包括像很多建筑行业公务员等职位都有相对的削减,部分企业的薪酬、待遇等都会有所下降,我们应认识到当前的形势,给自己一个合理、合适的待遇定位。”
其次是地区定位。“客观上讲,北京的就业机会确实很多,但同样就业的人数也很多。高学历的人才跻身激烈的就业市场,所谓万军难过独木桥。因此我们不妨拓宽自己的眼界,着眼一些其他城市的就业岗位。没有必要非留在北京,很多地方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等我们去开拓。国家的政策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扶持也是很大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职业定位。任主任说:“大学生想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求职方向和求职目标。“田忌赛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大学生要善于用自己的优势去和别人竞争。现在我们组织的招聘会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拿着简历投很多家单位的多个岗位,这看起来相对增加了我们的就业成功几率,但很多时候这些简历的投放都是无效的。我们应摆脱这种盲目的状态,了解自己的优势何在,自己适合哪类工作,哪些岗位。投放简历前,我们应问问自己,我期望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我为什么要找这份工作?我的能力、性格等是否胜任这项工作?明白了这些问题,很自然的就会有目的、有选择地去应聘,也会大大地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因为是有明确方向的,去应聘的是自己最期望得到,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当然,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可能要花些心思,还需要对所应聘的工作岗位本身做些了解。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年,就是大学生最好的实践年,选择的实习和兼职要和自己未来的就业相结合,效果事半功倍。这之前的几年,就是大学生做职业选择的时间,如果一个学生能在入学时就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那么他肯定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课余时间看什么书、社会实践参加哪些类别都会很清楚。我认识一位北语的学生,大二时就通过实习获得了两家用人单位的认可,他也称就是自己入学时就期望能做翻译,两年多一直在这方面下功夫,效果很明显,大三时就有单位对他有接收的意向了。因此,职业的定位是大学生找到自己优势和兴趣爱好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最后,任主任还提醒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岗位时注意收集相关信息。“同样的工作岗位在不同的工作单位也是有所区别的,有条件的话,大学生可以进行比较,把握好那些能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发展型工作岗位。”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