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南极科考的“后勤部长”
——本报专访中国驻智利大使
本报记者范宁发自圣地亚哥
沿着圣地亚哥新城区的林阴道前行,经过一片遍布咖啡馆的街区,可以看见一扇绿色铁门,门内是一栋毫不起眼的5层小楼,在国内随处可见的老样式,这就是中国驻智利大使馆。
因为昆仑站的开建和许多科考活动的开展,作为距离南极大陆最近的中国大使之一,刘玉琴的名字不能不与南极相联系,当地时间16日下午,刘玉琴亲切接见了本报记者,并畅谈她对南极这片纯净之土的美好祝愿。
工作:在南极门口当大使
谈起大使馆在中国南极科考中的作用,刘玉琴笑称,他们不过是做好科考的后勤保障工作,在签证、飞机协调等工作中发挥作用,“比如有许多科考队员要来,但智利方面的飞机是有限的,这种协调事务就由我们使馆来做。”
对于智利给与中国科考的便利,刘玉琴深有感触,“他们对我们的科考工作很支持,只要我们提出科考计划,他们都能予以解决,这源于两国之间长久的友好关系。”
刘玉琴自己曾对一次冰川崩塌印象深刻,“我们在船上看着巨大的冰山在眼前崩塌,所有人都忘了拿相机拍下来,都被震住了,实在太遗憾了。”
生活:与智利总统聊子女教育
和刘玉琴一样,智利现任总统巴切莱特也是一位女性,刘玉琴打趣说:“别人都问我,是不是因为智利总统也是女性,所以中国才派我来的。”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刘玉琴也笑言,同为女性,很多话题能取得共鸣,“有一次,总统在家里设宴款待我们几个国家的女大使,吃完饭后,都是做妈的,我们的话题自然聊到了子女教育,她说她和三个孩子住在普通居民区,孩子们有时会淘气地把音乐开得很大,惹来邻居投诉,她也没办法,只能无奈地告诉邻居,孩子们听音乐时作为母亲的她也是不得不捂着耳朵的。”
巴切莱特的亲民、独特和可爱,赢得了刘玉琴的敬意。
观点:南极不宜开发旅游
作为地球上最后一片鲜为人知的大陆,南极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刘玉琴说,她很明白大家想到南极看一看的心情,但中国政府从未开放过此类旅游,过程中的危险性,以及南极环保要求的冲突,都使南极不宜成为旅游目的地。
“中国政府从未组织或开放南极旅游。”刘玉琴说,南极不具备接待大规模游客的条件,海面上的冰山、狂风都非常危险,大量进入南极的人也势必破坏那里的环境,“据我所知,现在有些外国游船会开到南极附近,人们在船上远看,仅此而已。”她表示,中国到达南极的人,全部都是科研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