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晚报
作者:吴杭民
据1月18日《新京报》报道,17日,云南宾川县委书记陈继谷、县长朱建斌和十余位果农,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新馆吆喝。为帮助果农销售柑橘,宾川县还明确规定:全县所有单位过春节不得组织吃年饭,不准发放东西,只能发水果,也就是柑橘;工会可拿出部分资金购买柑橘发放。
宾川去年产柑橘13万吨,通过政府帮助,到目前为止仅销出40%,还有近8万吨柑橘滞销,在这种状况下,规定“过年只准发柑橘”,足见当地政府帮助、扶持橘农的热情和决心,貌似很让人感动。可是,“过年只准发柑橘”就能把滞销的柑橘都发完吗?今年如果柑橘还是滞销,宾川县是不是还要规定“只准发柑橘”?如果其它产品也滞销,是不是还得“下令”“过年只准发××”?
同天的《钱江晚报》有一则也是关于柑橘销售的报道,或许能打开宾川县官员的帮扶 “脑筋”:
浙江省“两会”上,来自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的省人大代表钟晓晓说:这边,大量柑橘苦愁销路,可另一边,中国人消费的浓缩橙汁中,却有95%要从巴西或者美国进口,因为“本塘”柑橘并不适合榨果汁。不是农民们不愿意换品种,而是缺少引导他们实现转变的 “领头羊”。盛产柑橘的江西安远符合农夫山泉鲜榨果汁选材品质标准的柑橘,当时全县加起来才500吨,还不够两个小时的加工量。后来,农夫山泉和当地政府沟通,安远橘农改种了脐橙。现在当地已有十多万亩符合榨汁标准的橘林,“农民不愁销路,公司则有了稳定的原料基地,两全其美啊。”
“过年只准发柑橘”,充其量就是一头痛医头式应急扶持招术,其“含金量”和实际效果实在不敢苟同。在不少地方大量柑橘滞销的背景下,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当地政府有没有从本源上想方设法帮扶橘农?比如,目前的产品是否适销对路?需不需要更新换代?产品信息是否滞后?技术扶持是否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等等。国人消费的浓缩橙汁中,有95%要从国外进口,为何那么多外汇会被老外赚走、而国内橘农却苦愁销路贱卖亏损?这么大的市场,怎么会轻易拱手相让?这不值得深刻反思吗?
这边橘难卖,那边要进口!在经济危机的笼罩下,人们期待政府能跳出类似 “过年只准发柑橘”的思维局限,“开动脑筋”、举一反三,为民生福祉奉献更多更好的聪明才智,使经济危机对民众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