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亿医保大单惠及垦区19万退休职工,老农垦说——
“今后有病再也不用忍了”
本报记者 孙乐明 特约记者 许环峰 通讯员 王浚宇
“农垦医保移交地方,我们是农场第一批受益者,不仅看病方便,报销标准也提高了。
与欧贻军有同样心情的,还有该场73岁的退休职工何敦蛟。他得了冠心病,是与韩才凤一起转院的,目前住同一病房。
何敦蛟只是垦区19.2万退休职工中的一员,今后他们将一起分享16亿医保的民生大单。
老职工:
今后有病再也不用忍了
欧贻军说,像他母亲这样的退休人员,以前看病农场报销封顶线是5000元,其余全靠自己。现在划到属地管理,执行的是文昌市标准,最高封顶线10万元。所以这次给母亲看病,他的心里踏实多了。
对于这一点,红明农场16队退休职工谢英兰感受更深。72岁的谢英兰是个老病号,被胃炎折磨了20年。以前每次发作,她都买点止痛药吃,不敢住院。听说元旦后报销标准提高了,她马上住进医院,要在春节前把病治得彻底些。
67岁的26队退休职工钟准说,以前有病他也不敢看,小病只能忍着,直到走不动了才会到医院。现在好了,有小病再也不用忍了。
红明农场社保科长林书友感慨道,这下他也解放了。以前农场3600多名退休职工,每人每年门诊报销标准42元,因农场整个门诊费用才15万元,还常常不能到位,所以他经常挨骂。
该场医院院长林书平也感到轻松许多,因为全场每年的报销额卡死在110万,超额了医院就亏损。所以面对该做的手术、该开的药和该转院的病人,不能放开手脚,不仅影响业务开展,还常常得罪人和挨骂,更影响职工治疗。
据悉,由于该农场现在执行海口标准,封顶线一下由8千元提高到8万元,加上补充医疗险15万元,共计23万元。元旦后,到医院看病和住院的人明显增多。
社保部门:
元旦假期3天都在加班
作为省政府2008年改革“一号工程”,农垦改革中重要的一步,就是移交社会保险,其中医疗保险影响面最广,群众受益最大。
为使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省里专门增加200个编制,还安排资金400万元用于设备配置。由于2008年底前要完成移交,今年元旦要开始兑现,时间是倒逼式的。在编制和资金到位之前,由省人事劳动厅及财政、地税、社会保障、就业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就与90个农场社保科工作人员一道,打响了这场“战役”。他们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涉及40万人的社保移交工作。
“厅长曾对我保证过,有困难可以找他,但目标必须实现,就是把这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省人事劳动厅社保一处处长龙小敏说,移交工作涉及垦区40万人的民生,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他们工作也有动力,那就是让农垦的职工群众尽快享受到好的社会保障。
“最近几个月确实太忙了。元旦的3天假,我一天也没休息,与同事们一个人在干几个人的活,我想全省各市县的社保部门也都差不多。”海口市社保局医疗科科长毛力军说,现在他们正对农场人员进行培训,电脑联网前实行挂账处理,手工报单,但绝不能影响职工看病。
农垦总局:
砸锅卖铁也要保证所需资金
此次移交的五项保险,涉及垦区40万人,其中包括19万退休人员和21万在职职工。以往,垦区退休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平均只有1.19万元。移交后按属地标准执行,有的3万元到5万元,有的8万元到10万元,海口市则达23万,资金缺口非常大。
省政府非常重视,决定一次补齐退休职工医疗保险10年所需的16亿元资金。其中省里负责安排6亿元,省农垦总局自己解决10亿元,在3年内每年解决3.3亿元。
省农垦总局宁肯在其它方面勒紧腰带过紧日子,也要保证民生工程所需资金。在安排2009年预算时,把行政经费消减8%,大幅度压缩非生产和非民生项目开支。
就这样,终于使垦区职工群众在元旦前,收到这份16亿元的民生大礼单。
“集团上市也好,产业发展也好,总觉得离职工挺远。但医疗保险待遇的提高,使他们实实在在体会到改革带来的好处,伸手就摸得着,这是垦区最大和最实惠的民生。”省农垦总局社保局长黎扬光说。
(本报文城1月2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