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先聪
采访地震孤儿,对记者而言是一件困难而又不忍的事。关注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在震后第一个春节来临之际,具有特殊的意义。
几经周折,记者在彭州找到了两个可以接受采访的小女孩,一个是从福建阳光国际学校放假回来、由姑父母监护的8岁女孩小蝶(化名),一个是就读于彭州市南城小学、住在外婆家的10岁女孩小怡(化名)。
小蝶——
远走福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月19日,记者在彭州市民政局见到刚从福建回来的小蝶时,她和读大学的表姐周露刚从龙门山下的小鱼洞镇回来。那是她父母工作和遇难的地方,“虽然那里的叔叔阿姨十分关心她,她仍难免难过,因为她的爸爸妈妈都不在了。”周露说。
小蝶觉得在福建学习生活不错:周末,老师带着出去逛公园、游乐场、动物园,她看到了最喜欢的海狮表演。平时老师和同学对她都不错。这次期末考试,她语文考了95分,数学97分,英语98分。
小蝶是14日坐飞机回到家乡的,姑妈陈敏一家都去接了她。“见到的一刹那,又高兴又难过。孩子没有哭,她一个人在外面生活了这么久,很坚强”。
回家之后,陈敏看到了小蝶的日记本,里面记录了小蝶在福建学校的生活,其中有一句话写得很郑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陈敏看了感动得直流泪。
小怡——
未曾谋面,香港爷爷送上关爱
1月16日下午,在彭州市内的一个院子里,一个胖乎乎、长头发的小女孩下楼来迎接记者,她就是小怡。她的母亲早已去世,父亲常瑞广,就是彭州市龙门山派出所两位被地震掩埋的民警之一。如今,小怡和外公外婆一起住在舅舅家。
震后,小怡见了很多人,也曾被组织到海南岛游玩。她还记得一位志愿者姐姐送了她一个洋娃娃。还有一位未见过面的香港爷爷在关心她。
小怡的外婆胡德芬告诉记者,震后,国家头三个月给了小怡生活补助金2000元,后三个月每月400元。“那位未见过面的香港爷爷叫朱立夫,每月也寄500元来。”记者看到了朱立夫给小怡外公的来信,信中写道:“希望小怡能够坚强地生活,健康成长……如有时间,我也会去四川探望你们的。”
关怀——
在校也能过一个幸福的春节
小蝶是6名在福建阳光国际学校读书的彭州孤儿中唯一回来过春节的。“其实,在学校也能过一个幸福的春节。”学校校长陈乃敏在电话里说,学校将留下的灾区孩子组成冬令营,有13位老师给他们补课,还计划大年三十、初三带孩子们到福州的公园或动物园玩。
19日,在彭州市民政局,记者正好碰上他们在安排春节慰问。“市委书记门生、市长韩轶在大年三十将所有地震造成的新孤儿、孤老、孤残接到濛阳镇福利院,与他们一起包饺子团年。”救济科科长李正林告诉记者。
20日,通知已经下发到各乡镇,慰问演出也在安排中。小蝶、小怡已接到了团年的通知。
成都招募志愿者 “一对一”助孤过年
本报讯(记者王欢)20日,成都团市委面向全市招募一批“爱心助孤”志愿者,通过结对服务、陪伴服务和流动服务等方式,对“三孤”人员开展各项关爱活动,让他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此次招募对象主要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医生、护士、文艺工作者、大中专学校留校(返乡)学生、抗震救灾志愿者、西部计划志愿者、应急志愿者。成为爱心助孤志愿者后,不仅要“一对一”对“三孤”人员开展慰问,送去力所能及的爱心物品;在春节期间,通过全天轮流陪伴或定时陪伴等方式,为“三孤”人员填写结对卡、送年画、贴春联,与“三孤”人员一起吃团年饭、看春晚、逛庙会、聊天、通电话、做游戏等,陪伴“三孤”人员过好年;在当地团组织的带领下,志愿者还将深入灾区安置点、社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孤儿院和分散安置点的“三孤”人员家中,多形式开展文化、卫生、医疗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