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2日电 《香港商报》21日刊文说,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审批和公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下称《纲要》)。香港社会有过一阵讨论,瞬即消逝。若对《纲要》不够重视,将会是香港的一大损失。
文章摘录如下:
这份文件是香港回归以来,中央第一份明确指出珠三角发展路向的文件。中央给政策,往往可转化成机遇和财富,特区政府有必要在社会上展开全面的讨论,全民深化认识《纲要》。
形成铁三角合作平台 《纲要》提出未来十多年珠江三角洲的总体发展方向,即各就各位,加强合作,促进融合,区内九个重点城市加上港、澳,将成区域的火车头,拖动整个华南地区发展,到2020年,达至小康。广州、深圳和香港、珠海和澳门是珠江三角洲的铁三角,形成9+2重点城市群中的骨架,往后几年,如何建立合作平台,促进融合,将是发展的关键。
《纲要》明确香港将继续为区内的国际金融和高增值服务中心,澳门专责发展旅游,广州则属珠三角一小时城市圈的运输和住宅核心。
对香港而言,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好处是保持自由经济和言论及法治传统,港人生活方式不变,但香港于珠三角以至国家的定位就成为悬在港人头上十年的问题。前阵子,港人讨论被边缘化,恐自乱阵脚。其实,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是定局,亦是香港的唯一出路。
自祖国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商人利用内地便宜的土地和人力,开办大型工厂,遍地开花。香港和内地前店后厂的格局,迅速形成。而许多香港的专业人士大张旗鼓,做外商来华的领羊人。港人的善于把握机会,不但使自己赚得盆满钵满,也为内地经济创造奇迹,做出应有的贡献。
纲要供造铁三角契机 《纲要》参透珠三角发展的这个死穴,重点提出粤港澳三地在四大领域紧密合作,即基建、金融服务业、跨境生态保育和政府相互协商范围的合作。中央明确对大桥主体工程出资50亿元,令港珠澳大桥将会今年动工,香港深圳机场铁路线亦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纲要》进一步提出鼓励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粤、港、澳应共同编制区域合作规划,完善粤港、粤澳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机制,增强联席会议推动合作的实际效用。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的原则,进一步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学术界、工商界建立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机制。
这一文件的出台是合时的。习近平副主席最近亲临澳门,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亦陪同视察,其中一个重要指示就是敦促两地合作,发展横琴,为澳门打破独依赌博的经济而开路。笔者估计,从广州计划建的轻便铁路亦会经珠海进入澳门,珠江三角洲中最弱的一角将得以强化,真正成为区内的铁三角。
完善基建只是《纲要》提出的的四分之一工作,最重要的却是完善合作或融合机制。我们应该参考欧盟形式,在粤、港、澳联席会议下,设许多专家组,包揽学者和民间团体代表,就《纲要》所提的各议题,包括金融、航运、空港、海港、服务、创新科技、生态保育、教育等,进行研究、推动落实。
落实需要资金,我们可参考世银、亚银和欧银等模式,成立珠江三角洲开发银行,除政府外,可向商界以至民间集资。这样可鼓动全民共同打造珠三角。(熊永达)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