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瞄准新目标,实现新跨越?春节前夕,记者采访了扬中市委书记凌苏。
凌苏表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扬中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但挑战中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必须保持。
在镇江全力推进发展新跨越的背景下,2009年,扬中将继续按照“双提升”(提升经济总量、提升城市形象)的总体思路,以“抢投入、促增长、上水平、增活力、重民生”为主线,瞄准GDP冲刺200亿元、人均GDP达1万美元这一奋斗目标,坚定信心,危中抢机,攻坚克难,为镇江更好更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凌苏认为,GDP冲刺200亿,扬中市既有高点定位、自加压力的勇气,更有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可能——工程电器、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以及众多规模骨干企业,竞争优势明显,完全能够抢抓投资拉动、扩大内需的机遇,主攻国内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做大做强上实现新突破。近年来扬中持续不断地强投入,将在今年集中释放产出效应,完全能够抢抓金融“开闸放水”的机遇,在引进大项目、实施大投入上实现新突破。扬中多数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完全能够抢抓财税金融政策调整、行政收费减少、人才加速流动等机遇,在提高运行效益、增强发展后劲上实现新突破。当务之急,就是要引导扬中市上下抓机遇、抢机遇、用机遇,昂扬斗志,逆势而进,加速赶超。
凌苏表示,实现既定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上下苦功,真正走内涵式、集约化、跨越式发展之路。
扬中将继续坚持工业为主导,着力扩大主导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推动工程电器产业向等级化、系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积极发展风电、核电设备制造,以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船舶设备制造、新型装备制造等,从而形成工程电器、新能源、装备制造“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新格局。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的作用,引导规模企业强化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智力攻关,开发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加快建设高新技术创业“孵化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加快引进一批创业创新领军型人才,筹建风险投资公司,鼓励、培育“智本创业”,进一步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效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也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凌苏告诉记者,日前,扬中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将广泛引进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投资开发“三农”,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努力把沿江打造成集生态、种养、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走廊”,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同时,扬中还将进一步修编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制定实施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专业市场、江鲜美食、生态旅游等服务业态,不断扩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以及对财政的贡献份额。(江舟孙富民程金文) (来源:人民网-地方频道)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