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22日讯记者韩乐悟掺三聚氰胺,以使牛奶蛋白质检测合格。同样以蛋白质含量为主要检测指标的牲畜、鱼类等动物“口粮”,是否也难免出现同样问题?有关方面的分析认为,蛋白饲料原料是饲料中三聚氰胺污染的主要源头。
今天在京召开的蛋白饲料原料监管工作会议上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蛋白饲料原料是饲料中三聚氰胺污染的主要源头,不法企业是三聚氰胺问题的罪魁祸首,蛋白原料经营环节是人为添加三聚氰胺污染的主渠道,饲料企业对原料把关不严也是三聚氰胺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上述结论看,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不法企业有意为之;二是饲料企业对原料把关不严。从农业部对下一步饲料监管的部署看,对这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将各有“招数”。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切实采取措施,提高饲料企业准入“门槛”。要严格按照《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及相关规定,从严把握准入尺度,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饲料企业一律不予审批,对已不具备条件或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吊销或注销。对于原料把关不严的企业,要迅速建立设计周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饲料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制度,从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安全认识入手,督促企业建立一整套质量安全保障制度,重点加强对饲料原料的监控,防止三聚氰胺和其他可能危害饲料质量安全的物质流入生产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