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1月23日电(记者胡星 白旭 李惠子)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帕拉庄园是目前西藏保存最完好的奴隶主庄园。因为农奴主私设的监狱、多种刑具以及农奴房屋等设施现在都能看到,帕拉庄园被认为是旧西藏的一个缩影。
如今,一些当年的庄园农奴仍住在庄园附近。75岁的米玛顿珠家就与庄园一墙之隔,这位当年的农奴在自家房顶面对曾经有过自己惨痛经历的帕拉庄园感慨万分,他说:这就是人间地狱两个世界。
住黑屋、饿肚子、挨打,不堪回首的农奴生活 米玛顿珠和妻子曾经都是帕拉庄园的农奴,他在庄园里做裁缝,妻子则是庄园主夫人的佣人。
庄园大门对面的“农奴院”被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米玛顿珠和妻子以前就住在其中一间小屋里。他说:“这屋子又黑又冷,大白天在里面都看不清东西。”
这间土坯房只有7平方米,地上用土砌了两个“床”,土墙上有个书本大的“窗户”能透入一点光。在这个土坯房里,米玛顿珠和妻子一住就是11年,这期间女儿出生,三个人挤在小屋里,就着两张破羊皮取暖、入睡。
“那时候哪里会想到现在还能住进两层楼的小院子。给我们厚一点的被子,可以晒到太阳的房间就很满足了。”米玛顿珠说。
吃不饱、穿不暖是米玛顿珠一家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他和妻子在庄园当农奴,每个月只有56斤青稞作为食物,这对正值壮年的夫妻和成长阶段的小孩是远远不够的,全家人每天只有计划着吃,饿得不行了就喝水,“别的农奴家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可以借出,大家都只能控制着吃”。
在旧西藏,农奴主私设刑堂殴打和残害农奴是常有的事,米玛顿珠夫妻被殴打过多次。有一次米玛顿珠的妻子在服侍庄园主夫人时不慎摔坏了一个杯子,被管家用皮鞭狠狠抽脸,十几天后脸上才消肿。
幸福得醉倒在农田里 这样不堪回首的农奴生活一直持续到了1959年。米玛顿珠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天分到了庄园的土地和财产,但是“永远记得那是1959年秋天丰收的时候,地里的青稞长得很好”。
1959年,西藏各地陆续展开了民主改革,广大农奴摆脱了束缚人身自由的枷锁,获得了生产和生活资料,真正实现了翻身当家做主人。农牧米玛顿珠是这场轰轰烈烈历史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分帕拉庄园土地和财产大会是在庄园后的一块空地上进行的,整个乡的500多人都来了。
按照每人分7亩地的规定,米玛顿珠一家三口人分到了21亩地,此外还分到了336斤粮食和被子、衣物等生活用品。米玛顿珠说:“分到东西后,我知道以后不会再遭受痛苦了,心里特别高兴。”
分土地是用的当时被认为最公平的方式进行的,这个经历被米玛顿珠津津乐道。所有的土地被分块编上了号,工作人员在小纸条上写上编号,并把纸条搓成小球放在一顶帽子里,带领大家来到地里。
在地里大家陆续抓取了帽子里的小纸条,知道了自己的土地在哪里。随后大家互相簇拥着,来到每一块土地上,在里面插上木头牌子,牌子上注明了户名和亩数。
一张纸条、一块牌子,最简单的民主形式掀开了西藏历史新的一页。
“分到土地后大家高兴啊!30多个农奴伙伴找来了青稞酒,坐在地里边喝边庆祝。”米玛顿珠说,那个下午每个人都喝了好多酒,最后大家都醉倒在农田里。
对新生活有了选择 米玛顿珠对新生活最大的感受是:1959年之后,全家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了选择的权利,“我可以决定自己地里种什么,还可以随时去县里茶馆喝茶”。
米玛顿珠说,帕拉庄园的农奴没有人身自由,没有生产资料,受庄园主绝对支配。不仅自己,连子孙后代都没有出头之日,“分了土地和财产后,我明白了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过上好的生活。而且政策越来越好,改善生活的机会也与越来越多”。
2000年,米玛顿珠用政府补贴的钱购买了奶牛,成为养牛专业户。目前家里4头奶牛产的牛奶以及制成的酥油、奶渣等奶制品,出售所得的纯收入每年可达5000元。此外政府还出资帮助他盖了牛棚。
现在米玛顿珠家总共有33亩地,正在推广优质青稞种植。为提高老百姓种植积极性,政府补助每亩15元的推广经费,优质青稞每亩一年可产700斤。
“现在家里的大米等粮食完全够用,而且吃不完。现在吃的是最好的糌粑,而在帕拉庄园做农奴时,吃的是最差的糌粑。”米玛顿珠说:“我就想多活几年,多享受享受现在的生活。我过去受的苦太多了。”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