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3日电 题:推进大学生实习应有新思路
新华社记者崔静、吴晶
寒假期间,需要找工作的大学生是否找到实习岗位?在企业用工意愿降低的背景下,如何为大学生拓宽实习的渠道和空间?如何推进实习来带动大学生就业?这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认真作答。
今年600多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实习是大学生从象牙塔走向工作岗位的有利途径,一个拥有高学历又擅长运用自身特长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必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近日,共青团中央公布了首批1952个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将提供59802个见习岗位,分布在金融、出版、通讯、交通和制造等行业,涵盖了大型国有企业、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世界500强的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别经济组织。见习时间一般为2至3个月,鼓励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在本企业见习的青年。这是促进青年人就业的一个积极、有益的尝试。
为大学生拓宽实习的渠道和空间,需要及时跟进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在岗培训,切实使学生的实践经验有所增加,求职信心获得提升。有的地方政府向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发放就业培训券,在给大学生自主选择就业技能的同时,也让承担培训的企业、机构有利可图,这不失为好办法。
为大学生拓宽实习的渠道和空间,需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高校毕业生数量、结构和用人单位的接收能力,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习指导方针,开拓创新,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放低姿态,主动为大学生牵线搭桥。
同时,有关部门和高校还要立足长远,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在校生就业教育,建立长期长效的毕业前实习实训机制,真正把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工作方式从“授之以鱼”转为“授之以渔”。同时,及时开展行业岗位需求调查摸底工作,建立更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高校毕业生可以找准定位,稳妥就业,安于岗位,人尽其才。
推进大学生实习工作,让大学生实习“热”起来,不仅能使大学生积累求职资历,也将为“寒冬”中的经济注入新机。
虽然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与各行业人才需求的总量相比仍然不足,但受到六大因素影响和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日益凸显。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育专家、武汉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北平教授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6点。>详细
由共青团中央建立的首批1952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名单日前向社会公布。这批基地将提供近6万个岗位供应届高校毕业生实习,岗位涵盖了金融、出版、通讯、交通和制造等行业。这是中国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而采取的措施之一。>详细
“我把简历投在沙滩上,被浪带走了;我把简历投在草坪上,被风带走了;我把简历投在天空里,被白云带走了;于是乎,我把简历贴满了大街小巷——我被城管带走了!”最近在毕业生中流传着的这段话,成为许多毕业生求职心声的生动表达。随着寒假到来,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历程也告别了第一个轰轰烈烈的阶段。>详细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