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随着一股清泉从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地下500米深处喷涌而出,驻守在这里的武警内蒙古总队兴安盟支队三中队官兵从此结束了长达15年饮水难的历史。支队长李树林告诉笔者,这项饮水工程倾注了支队三届班子的心血和汗水。
三中队常年驻守在大兴安岭深处,一年无霜期仅有70天,冬季气温在零下50度左右,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由于驻地找不到符合饮用标准的水源,三中队官兵因常年饮用不达标的水而出现脱发、曲指等情况。为解决中队官兵的饮水问题,几任班子都想尽了办法,但都因驻地海拔较高、地质坚硬,加之当时勘察技术较低,为官兵打出一眼符合标准饮用水井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
执勤哨所官兵饮水难的问题,一直牵挂着支队党委“一班人”的心。2004年3月,新一届班子组成后首次召开的党委会,第一个议题就是如何解决三中队官兵吃水难的问题,作出了协调驻地铁路局让每天穿越隧道的仅有的一趟旅客列车为官兵运送饮用水的决策。由于每次运送水量有限且不易储存,一旦冬季遇到大雪封山,一连几周交通中断,哨兵们很难维持正常的生活用水。
2006年2月,第二届班子接过接力棒,再次踏上了找水路的征程。他们找来打井队,终于找到一小股符合标准的水源。可好景不长,一年半后再也没有从井下抽出一滴水。之后的两年内,支队再次组织力量打了一眼250米深的机电井,但由于山脉地壳运动频繁、水量不足最终也成为枯井,打井的接力棒又交给了第三任班子。
2008年5月,支队新班子再次启动了“找水工程”,派人请来水利专家进行勘探,请来技术高的专业钻井队昼夜施工。经过连续3个月奋战,终于打出了一眼符合国家饮用标准的深水井。
支队党委在帮助官兵解决吃水问题的同时,还针对新时期青年官兵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和驻地环境艰苦的实际,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新建了配套设施齐全的新营房,接通了部队局域网,安装了44个频道的加密有线电视接收系统,建起了警营网吧、话吧和各种学习娱乐场所。目前中队面貌焕然一新,已成为大山深处的一道亮丽风景。(本报呼和浩特1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