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人民向全国人民拜年!”大年三十上午,记者一走进都江堰幸福家园板房区,迎头就看见了这条挂在显眼位置上的横幅。
幸福家园是震后都江堰第一个板房安置区,现有6700多名受灾群众住在这里,多是灌口和幸福两个镇上的居民。
过大年了,居民们都把自家板房装点得喜气洋洋,春联、年画、“福”字、红灯笼……这些传统的“春节元素”一应俱全。
48岁的居民代国荣正在公用厨房里为“团年饭”忙得不亦乐乎,他兄妹四家中午要在这里欢聚,这是多年的老传统了。记者注意到,这顿“团年饭”非常丰盛,除了有四川过年必备的腊肉、腊肠,鸡肉、牛肉、鱼肉也样样不缺。
“全国人民都很关心我们呢。”代国荣说,胡总书记今年元旦前还来到幸福家园小区,和居民们拉家常,真是暖人心啊。代国荣拉着记者的手深情地说:“《解放军报》我看过,你们是大报,请你们在报上替我们给总书记捎句话:请总书记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我们这个年过得很热闹,很温暖!”
在都江堰最大的板房安置区勤俭人家小区,记者碰巧遇到了正在慰问受灾群众的都江堰市副市长王庆。据他介绍,市里前不久对所有受灾群众再次入户查访,给有困难的家庭及时送去米、面、鱼、油、肉等食物,让人人都能过好年。
小区内,一队身穿迷彩服的民兵从前方走来。一旁的小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蒋奕说:“这是民兵每天的例行巡逻。板房区有11000多人,从搬进来到现在已连续192天安全无事故,这些民兵功不可没啊。他们有70多人轮流昼夜执勤。”
带队的民兵班长周继文今年31岁,家在都江堰经济开发区张家湾社区。因为今天有巡逻任务,他昨天和家人提前吃了“年夜饭”。“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让这儿的居民过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这是退伍已经11年了的老兵周继文的朴实心语。都江堰市人武部部长熊中茂告诉记者,现在全市有4万多民兵活跃在灾后重建一线,担负着巡逻、修路、帮助建房等任务,加快了灾区重建速度。
处于深山之中的龙池镇震后成为“孤岛”,一度路断、粮断、通讯断。那里灾后恢复情况如何,村民们又会怎样过大年?下午,记者驱车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来到龙池镇南岳村。
村支书唐海今年31岁,他原本是村支委委员、应急民兵,因抗震救灾表现突出,被火线提拔为村支书。据他介绍,现在村子共有289户,地震中房子绝大部分都倒塌了,其中有97户选择自建,如今90%都建好了。
唐海家选择了自建,新房有10间屋子。除了家人住的3间,剩下的全部准备用作“农家乐”家庭旅馆。南岳村地处龙池风景区,是成都有名的乡村旅游景点,震前几乎家家都开“农家乐”,生意还不错。“风景区今年5月估计会重新开张,到时这里还会红火起来!”唐海说,“过完年就有的忙了。”
晚上的年夜饭,唐海准备了4桌。“有的乡亲家人不在了,家里冷清,就干脆把他们都叫过来,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个年夜饭。”唐海说,他知道孤独滋味不好受,他和妻子两人时常就会想起在地震中夭折的小女儿,她才5个月大。
来到聚源镇时,已临近傍晚。在大合村,36岁的郑成龙正和父母、妻子一家四口吃年夜饭,桌子上还摆放着一副空碗筷,那是特意给儿子备的。地震时,在聚源中学读初三的儿子被永远地埋在了废墟里。“过去的伤痛就藏在心底吧。太阳天天是新的,明天一定会好起来的。”已怀孕6个月的妻子淡定地说。
离开聚源镇,已是灯火万家通明。透过路旁民居的门窗,依稀可以看见一户户家人相聚的情景,孩子们已开始在路边放起了贺岁的爆竹。
地震可以夺去一切,但夺不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灾区,除夕夜依旧热闹,依然温暖。(本报都江堰1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