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红枣、板栗、柿子、杏扁产量居全国第一
本报讯(通讯员姚伟强记者闫锐)从省林业局获悉,2008年我省在果品集中产区初步建成了“五片两带”外向型优质高效果品基地,全省果品年产量突破100亿公斤,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果品质量和无公害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作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林果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效果明显。通过在果品主产区大力推广树体改造和树型改良技术,我省着力培育外向型果品基地。按照优势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的原则,大力实施以嫁接改造为主的果品结构调整,果品树种、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全省果树总面积由1977年的315万亩增长到2008年的2300多万亩,增加6.3倍,建成了太行山干鲜果品、冀中南沙地梨、黑龙港流域金丝小枣等七大果品基地;果品年产量由5.66亿公斤增长到104亿公斤,增加17.4倍;果树面积和果品年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梨、红枣、板栗、柿子、杏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通过开展无公害果品展销配送体系建设,建立以省果桑花质检站为中心的质检体系,全面加强了果品质量监测,促进了我省果品产业向无公害、品牌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乐亭特色果品业,沧县、献县的红枣业,辛集、赵县的梨果业,怀来和昌黎葡萄加工业等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品牌硬的特色果品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全省果品业总产值达到270亿元,年创汇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