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月27日电(记者张建松)为了提升我国极地科学整体研究水平,科技部投入逾千万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领衔的“极地标本资源共享平
台”项目,经过全国多家科研单位三年建设,目前已轮廓初现。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地球南北两极至今仍完好保存了大量的地球气候、环境、岩石圈演化、早期人类活动以及外太空诸多事件的精细记录,是世界各国科学家正孜孜不倦阅读的一本“科学巨著”。
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20多年来,考察队员历尽千辛万苦,从南北极地区采集了大量的地质、生物、冰芯、陨石、湖泊海洋沉积物等实物标本和研究样品。整理、整合这些珍贵的极地标本资源,充分发挥其科学价值,是我国极地科学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据介绍,我国“极地标本资源共享平台(http://birds.chinare.org.cn)”由5个标本库和1个极地标本资源共享信息网组成。5个标本库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建设的“极地岩矿标本库”;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共同建设的“极地生物标本库”;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技大学建设的“极地沉积样品库”;以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建设的“南极陨石样品库”和“极地雪冰样品库”。
目前,这些标本库建设单位都成立了一支专业研究队伍,对丰富的南极样品进行整理、归类和研究,所有信息发布在极地标本资源共享信息网上,给国内外相关专业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大方便。今后,在规范管理的同时,还将实现实物标本的共享。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