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国清、通讯员卞松林)今年以来,铁西区针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做好“加减乘除”这篇大文章,帮助企业破解了诸多难题。近日,记者从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贝卡尔特-沈阳钢帘线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降低消耗,减少排污,每年减少废物排放2000吨。
做好“加法”。今年,该区拿出1亿元作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基金,用于区内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升级换代和引进高级人才。同时,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财税金融、投资担保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成立企业担保服务中心,促进企业上市融资、培育品牌、引进人才、开拓市场,重点解决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管委会建立银企联盟风险运行机制,定期举办银企对接会,引导金融机构把资金投向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
做好“减法”。帮助企业减轻负担。为打造与世界级装备制造业相适应的投资发展环境,铁西区在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强力推进投资软环境建设,让企业“低门槛进入、无干扰建设、无障碍发展”。该区做好服务大文章,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让投资者真正享受到阳光服务、快捷服务和保姆式服务;为入区企业建立了“绿色通道”,彻底解决了环评、职业病评价、人防及消防评价等审批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取消了所有区级收费。
做好“乘法”。相关负责人说,该区积极促进产品结构的升级调整,以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来提升市场竞争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一方面,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找准切入点,让产品向纵深型、环保型、科技型转化,进而将研发成果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引导企业争夺增值链,占领高端市场。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创意密集型转变,鼓励企业在创新、创意和品牌上下工夫,不做加工、贴牌业务,走企业研发、品牌带动之路,在全球价值链曲线上找到新坐标。目前,铁西区已完成了53.8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规划,新增各类科技型企业260户、市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4户,引进技术团队85个,高端人才1920人,开发新产品347项,转化科技成果105项。
做好“除法”。即淘汰高耗能的产品和落后的生产工艺及设备。铁西区引导现有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重点抓好全区年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用煤大户企业的节能降耗。要求新建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科学确定能源消耗和用水标准,实施废水和废物集中处置;加速推进全区经济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型并重转变,由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形成一批有较高资源利用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示范型企业。沈阳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为提高白砂糖的收获率,将糖浆冷却器改为原水冷却,氨压缩机冷却改为地下水冷却,改造后,不但对环境未造成任何污染,每年还节约电费、维修费、糖浆回收费2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