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1月28日电 题:三位村支书的新春“三盼”
记者张春保、黄兴华、禹志明
牛年春节,返回湖南常德、岳阳、邵阳三地农村老家过年的新华社记者,访问了老家所在三个村的村支书。这些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带头人”,春节期间已经忙碌起来,打开心扉聊起对村里发展的新年心愿,他们有三个愿望最强烈。
一盼返乡农民工在外出路多 “我今年最大的职责是为返乡的村民当好全职"保姆"。”春节期间,在湖南岳阳汨罗市桃林寺镇南林村一个返乡农民工家,记者好不容易“逮到”村支部书记黄中国,“对于想外出务工村民,我将利用乡友关系,全力帮助他们找出路;对于想留下来的,村里计划修一个水利机埠,免除他们在家种田的后顾之忧。”
地处洞庭湖畔的南林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1200多人,外出务工者近700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有近200人无法在外找到出路。春节前后这几天,黄中国成了村里最忙的人。他利用村民返乡的机会,进行摸底调查,听取他们对新年的打算,计划村里新年工作重点。
黄中国介绍,南林村在外务工人员中,有的在沿海办了企业,当了老板。这些人对家乡感情很深,在企业用工方面可以优先考虑本乡本土的。此外,他还将利用自己的亲朋好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见缝插针,尽量将想外出务工的村民送出去。
二盼无论旱涝水田都能保收 牛年新春,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陡山村村支书王友道高兴之余,心里整天琢磨着的一件事,就是怎样争取上级支持,同时发动组织村民,修整近三十年没有维修的全村小水库、水塘和沟渠,让大家重新过上无论旱涝水田都保收的日子。
陡山村是常德市一个洞庭湖平原向山区过渡的丘陵山区,全村有1800多口人,有5000多亩耕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全村修了3个小型水库,70多口小水塘,全村90%以上的水田基本上能做到旱涝保收。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联产责任制实行后,水利就难以维修了。记者春节期间到村里走一走,看一看,只见过去那些冬天水都很深的山塘,现在都现底,塘坝多年失修,年年都有小的崩堤,堤坝已是百孔千疮,随时都有倒坝的危险。
陡山村第12村民小组有130多口人,380多亩水田,原来一般年景下靠4口山塘能保证旱涝保收的水田在95%以上,大旱之年靠村里的水库放水,也基本能旱涝保收。但现在有3口山塘由于多年淤积和塘坝失修漏水,基本上没有多大作用,水渠因淤积也失去过水功能,农业用水主要靠电排从河里提灌,一年一亩要增加15元以上的成本。
三盼乡村建设依规划不浪费土地 从大年初一开始,邵阳市邵东县团山镇羊夫村支书禹东云就开始走村串户给村里人拜年。他来到记者家里,围着火炉拉家常,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谈到2009年的工作计划他神采飞扬。记者问他,“新年到了,村里有什么要紧的工作?”
“上级政府去年拨了4万4千元给我们建新的村部,现在工程没有扫尾,开春建好就能派上用场了。”羊夫村前几年没有村办公楼,村干部把自己家搞成了村部,用来张贴宣传画、发通知。邵东县委组织部牵头进行村级办公楼建设,给每个村拨来了款项。禹东云告诉记者,新的办公楼建好后,不仅能方便村干部办公,也方便了广大村民。村民能到这里集中办事,也能到这边的文化室、电视室学习知识、娱乐休闲。
“村里水泥路已经修好两年了,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起步,如今要慢慢走上规划发展的道路。”禹东云说,由于地处丘陵地带,又比较偏僻,村里很多住户建房比较分散,土地浪费大,而且出行、取水都不方便。他说,要慢慢在村道旁边集中建房,划好土地后,让新建户在这里聚集成一片。这样一来,建沼气池、通自来水都能有规模效益,新农村的面貌就会出现了。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