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月30日电 (记者胡苏 沈洋)湖北襄樊人谭志斌过完年不打算再外出务工了。此前,他打工的一家福建服装厂已连续两个月停产。谭志斌计划就在老家找份工作,或利用自己打工学到的技术开家自己的服装店。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东部沿海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失去了工作,“进城务工者”变成“失业农民工”。目前中国各级政府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失业农民工”解决就业创业难题。
对于谭志斌这样曾在外打工七八年的农民工,未来的道路仍然充满艰辛,但他们的身影却并不孤单。与20多年前离开农村时相比,如今的“失业农民工”身后拥有了更强大的支撑。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去年11月曾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将已在用工地稳定就业半年以上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同时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除了失业保险金和就业服务这两个方面以外,还可以用于社保补贴和其他岗位补贴等。
相关分析人士认为,从过去农民打工完全依靠自力更生,到现在政府出台各项政策引导与扶持,“失业”的农民工被逐步纳入国家政策保障范畴,悲怆中折射出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改革开放30年来,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到城市谋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农民工现象”。目前,中国约有2.3亿名农民工,其中外出人员约达1.3亿名。
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劳动力输出输入大省调研显示,返乡农民工已占整个外出农民工总量的10%,人数超过1000万。从“务工”到“失业”,中国农民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将帮助“失业农民工”再就业和创业视为重中之重,给予他们加倍的“呵护”。
中国农历大年初一,江西上高县劳动就业局为返回家乡的“失业农民工”送上最好的新年礼物--本县51家企业的9614个就业岗位期待农民工就地就业。
不少省份将金融扶持和技能培训作为帮助“失业农民工”找出路的突破口。
安徽把返乡的“失业农民工”纳入小额担保行列,并成倍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贵州推出“阳光工程”等4万余个农民技能培训名额重点吸纳返乡“失业农民工”,有针对性地开展“适销对路”的技能培训。
2008年5月,江西人余彦彬打工的北京一家商务代理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裁员,他回到家乡--江西新建县松湖镇港北村。
返乡三个月后,余彦彬利用自己20万元积蓄和当地信用社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在村里办起了生产电脑提包和旅行箱包的企业--江西浩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目前余彦彬的厂子月产能达3000个箱包,但是每月订单已超过1万个。“房租、税收都是免的,政府还提供贴息贷款,否则企业不可能开得这么顺利。”余彦彬说。
江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马雪松指出:“农民工作为产业工人一部分的政治地位,中央早有文件确定,专门出台政策保障"失业农民工"的各项经济利益,进一步体现了各级政府对农民工这个中国特有群体的关心。”
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中国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快了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
2006年9月1日,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将农民工全面纳入失业保险体系,使农民工享受到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失业保险待遇。截至2008年底,福建全省已有330多万工人参与失业保险,其中参保农民工总数近80万人。
“只要进入企业的工人,一律一视同仁。”福建省总工会保障部部长高榕指出,目前福建省不论农民工或非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工资、福利等方面都已实现了同城同待遇。
对于失业农民工而言,解决落户、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将成为帮助他们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定心丸。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的重庆,2008年通过完善城乡统一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已帮助22.3万名农民工举家进入城镇定居。2008年10月,江苏省出台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其就业地落户,其中仅无锡一地落户的农民工就超过1万名。
9岁的小佳雯来自安徽安庆。她已在福建泉州的一家公办小学读上了三年级。像小佳雯这样与本地学生实现无差异就学的外来工子女,已有25万余名。
小佳雯的父亲陈顺保告诉记者,自己一家在泉州打工已有十余年。老婆、孩子都已安定下来,“如果自己在当地工作表现好,还有可能申请到经济适用房”。
近年来,中、东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地区,正不断推出各种措施,努力实现农民工的“同城待遇”。高榕指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盲流”“打工仔”,到今天的“外来工”和“新城市人”,农民工的称谓不断变化,其作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建设者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也日益显现。
高榕表示,虽然目前失业农民工遭遇到较大困难,但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将来农民工的就业路一定会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