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东京1月30日电 (记者钱铮)日本国立天文台30日发表新闻公报说,他们和印度同行首次发现仙后座方向一个恒星形成区域存在大量新生的褐矮星,其数量与这一区域诞生的恒星数量相当。
公报说,宇宙中无数天体的质量究竟是由什么来决定?比太阳重和比太阳轻的天体分别有多少?这些都属于天文学中最重要的课题,而回答这些问题的第一步是调查各种天体诞生时不同质量的天体分别有多少。
这样的分布调查被称作“初始质量函数”。由于褐矮星非常暗淡,难以被发现,所以直到1995年人们才确定褐矮星的存在,因此包括褐矮星在内的“初始质量函数”至今未明。
诞生年月久的褐矮星过于昏暗,很难被观测到,而诞生不久的褐矮星相对温度要高一些,能放出热量。为测定包括褐矮星在内的“初始质量函数”,科学家们采取了对恒星形成区域进行红外观测的方法。
在这项观测研究中,日印研究小组利用昴宿星团望远镜对仙后座方向距离地球6000光年的银河系典型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域“W3 main”进行了红外观测。结果显示,这一区域褐矮星的数量众多,几乎与恒星相同。这一结果与猎户座恒星形成区域褐矮星数量“弱势”不同。这表明,即使同在银河系,褐矮星数量的多少也会因为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