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本报记者袁泉在梁平县梁山镇镇龙村邓绪友老人家写春联(经济日报佘颖摄)
自从走入灾区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巴渝大地上蕴含的深情所感动。作为中央媒体采访团重庆分队的一员,记者用不到十天的时间走访了重庆市受灾最严重的梁平县,深入到梁山、镇龙、文化、城北、礼让等乡镇,亲眼见证灾区干部群众灾后重建的成果,亲身感受这里的浓浓年味和喜庆气息,用心灵去体会重庆人重山重水,重情重义的独特气质。
“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是记者的舞台!”走进灾区,记者的新闻敏感似乎一下子完全失灵,因为这里处处有新闻,让人随时都有“扑上去”的冲动。
当“折翼天使”——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王彬,这个9岁的小姑娘用左臂牵着记者走进新建成的教学楼时,当镇龙村低保户蒋光玉大娘把记者迎进自家的院坝,在乡亲们帮她新建起的楼房前燃起欢快的鞭炮时;当返乡农民工何小平眼含幸福的泪水,用颤抖的双手接过慰问团送上的年货时,当梁平县城广场上狮舞龙跃,汇成一片红色的海洋时,记者手中的相机快门似乎一直在“喀嚓”作响,一张张幸福、淳朴、坚毅的笑容瞬间定格。一路走来,不记得泥泞小路上的艰辛,不记得通讯不畅的困扰,不记得挑灯夜战赶稿发稿的疲惫,只有采访对象的每一句话萦绕在耳边。小王彬说:“我已经会用左手写字了,教室窗户上的福字也是我贴的。”蒋光玉说:“开了春,我要靠自己的力量把新房子装修好。”何小平说:“回乡创业做老板,我打算开个现代化的养猪场,还要再雇5个人呢!”重庆梁平留在记者心中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感动,和感动过后油然而生的对灾区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
“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是新闻工作者同台竞技中致胜的法宝。采访团一行9人,每到一地都施展开全副武功,抢镜头,抢机位,抢独家。梁平县委宣传部的唐仁平副部长说:“这些记者工作起来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广播拼连线速度,电视抢机位镜头,作为报纸记者,记下每个新闻人物生动的语言,抓拍好每个精彩的瞬间,通过时断时续的无线网卡将新闻传回家里,就是最大的喜悦和满足。
大年三十,记者在邓绪友老人家过除夕。县书法家协会备齐了笔墨纸砚,现场为灾区群众写春联。记者也挽起袖子,借用翰墨红笺,写下“数声牧笛传新曲,四野耕犁试早春”的春联送给乡亲们。一副春联,一份祝福,祝愿灾区群众新春大吉,祝愿巴渝大地万象更新。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