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记者:你好,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时候提出了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中央的1号文件是如何具体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的?谢谢。
陈锡文:在1号文件中对于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三条大的内容(在28条政策措施中有三条涉及到这一问题):一是要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对于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进一步界定清楚,并且保障其权益。第二,对承包地地块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在城里面搞过房地产的人都很清楚,要有一个地块的示意图,标明什么方位,每个边界都到哪里。把这个搞清楚以后,无论是对于农民长期稳定地承包,还是集体的拥有稳定的所有权,还是以后农民所有权要流转都打好了基础。
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我想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法律也好、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也好,对于农民承包土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允许流转,这个政策由来已久,从1984年中央的1号文件中就已经明确了,一以贯之,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允许这样做的。
所谓要规范,其实也是要重申过去的法律和政策,就是必须让农民自愿地选择,任何人不能强迫农民去流转土地,或者阻止不让农民自愿地流转土地。按照这个要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像文件里强调的主要是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就是要严格地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土地流转必须做到三个“不得”,就是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的所有权,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不得损害承包方的利益。第二方面的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给农民土地流转服务的管理,让农民知道谁需要转让出土地来,谁需要有承包别人土地的愿望和要求,并且依照法律规范地签订合同,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来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在这个基础上,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市场能够健康地发展。
关于土地方面第三项大的政策内容就是强调必须落实好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来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在这方面,三中全会的决定已经对集体经营性用地怎么进入市场提出原则性、方向性的意见和要求,有关部门正在按照三中全会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今年的1号文件强调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要按照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等待具体的政策措施出台之后再稳妥地推进。
德国世界报记者:我来自德国的一家报纸,我想问一下您能否提供关于中国农村农民储蓄的数字,以及他们储蓄途径相关的内容,如果中国目前着眼于扩大农民的需求,想把一些商品比如说电器向他们销售的话,如何处理电价不断上涨的问题?
陈锡文:现在农民储蓄的状况比过去复杂,刚才讲有一亿三千万农民工在外地就业,这部分人可能不在家乡储蓄,统计的时候在城市里,所以农村的实际统计出来的数据要偏低一点。农民在乡村的储蓄主要是两个渠道,一个是到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再一个在当地的邮政储蓄。这种状况和我们几大商业性银行,特别是中行、工行和建行大规模地撤离了乡村、甚至撤离了县城是有关系的。总体来看,我觉得农民的储蓄在整个居民的储蓄中比重并不高,这和他的收入水平是有关的。过去农民购买一些耐用消费品,包括家用电器,出于质量方面的考虑,往往是到城市里面来买,特别是到县城买。自从实行家电下乡的政策以来,在1月31日以前全国有14个省区实行了这个政策,从昨天开始,全国31个省区全部实行了家电下乡,给农民补贴13%的政策。这项政策出台之后,显然在已经实行的地方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也很受农民的欢迎,据我了解,农民对于购买家用电器电价的上涨的担心并不是太大,因为这几年中央政府一直强调城乡电网要同网同价,包括09年的一号文件中重申了这个,所以对电价的上涨还没有太多的顾虑。我想最重要的是实行这项政策中,到农村去销售的家用电器的质量以及它的售后服务是农民最关心的,所以中央政府在制定这个政策的时候,也特别强调要把好这两关,就是销售农村去的电器质量必须要过关,不能与城市里面所销售的电器质量有差别,第二就是要搞好农村家用电器的售后服务。
路透社记者:谢谢,我来自路透社。关于中国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最近经济困难,对中国农村社会稳定今年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具体来讲,去年发生多少群体性事件?今年情况会怎么样呢?
陈锡文:我坦率地告诉你,去年发生多少起群体性事件,现在有关部门正在统计中,原则上可能是在“两会”前,才能把数据基本统计上来。但总体来看,容易引发农民的群体性事件的,刚才我已经讲到,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土地征用;二是环境污染;三是移民搬迁;四是集体资产的处置。引发这些问题,我想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有些地方在经济发展中不注重科学发展观,单纯地追求GDP,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二是存在着一些地方的干部有腐败的现象,所以才会导致这样的群体性事件。
陈锡文:如果发生了群体性事件怎么办,我想我刚才回答问题的时候已经讲到,你讲到今年的新因素可能就是刚才我讲到的,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失业,回到乡村以后,他们的收入怎么办?他们的生活怎么办?这是对今年社会稳定方面增加的新的因素。刚才讲到,如果按照现在的抽样调查,有2000万原来已经出去就业的农民,现在失去了就业岗位回到了农村,再加上过去几年,我们平均每年大概有600-700万农民可以增加到外出打工的队伍中去,按照这个算法,今年有2500万农民就业压力比较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保就业、保民生就是保农村稳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一开始我已经回答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几十年前我国曾制订农业发展纲要,今天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如何保持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是否国家有相关的配套措施来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他们的种粮积极性。谢谢!
陈锡文: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我从一开头就讲到了,是今年农村经济增长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已经反复研究,陆续地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概括起来说大概有这样几方面的措施:一是要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这些方面的投入以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直接补贴,我们现在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种粮补贴;二是良种补贴;三是购买农机具补贴;四是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去年的补贴水平是1029亿,今年预计会增加到1200亿元左右,这还要等到人代会审议批准,这样就可以直接增加一些农民的收入。四是提高政府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水平,大家知道现在农产品的供求决定价格,而不是政府定价,政府能起到的作用就是避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过度地波动。现在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是避免市场价格过度下滑。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前不久媒体都已经对社会公布了,首先公布了09年稻谷的收购价格,平均大概每一百斤要提高13块钱,这是政府的最低收购价格,提价幅度在13%-16%左右,政府基本上有一个初步的考虑,今年的各类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每斤提高0.11元左右,这个账大家都会算,我们去年是10570亿斤粮食,如果每斤提加0.11元,农民在粮食上的收益就可以增加1100亿元,其中有一部分是自己消费了,消费也得算在收入里面,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的措施。第五项政策就是增加政府的储备,如果说是市场上供给的粮食多了,相对于需求来说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跌,政府会采取增加储备的办法,减少市场的流通量,使得供求达到平衡,价格就会处于合理的水平。除了政府增加储备之外,还鼓励商业、企业、加工企业增加商业性的储备。最后一项政府就是要合理地调控进出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我们连续五年丰收,国内的粮食供给是比较充裕的,所以总理前一段时间也讲过,如果国际上有需要,中国会按照合理的价格适当地增加一部分粮食的出口,以保证全球的粮食安全,也保证我们国内粮食的供求平衡。
总体来看,只要粮价能够保持在合理水平上,应该说其他大多数农产品也就都能够有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
香港TVB记者:您可不可以评估一下目前最新的经济形势,因为我们看到过去黄金周的一些数据方面,在内需方面,销售数字和旅游数字都挺好的,但是在过年之后是不是第一拨困难就来了,您有没有信心今年真的可以保8,而且未来会被推出一些像是减息一些利好的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谢谢。
陈锡文:因为这个问题有点大,已经超出了1号文件的范围。
当然农业搞好了,对全局非常重要,我自己的感觉就是从去年第四季度的情况来看,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比一些人的估计会好一些,贷款的增长是很明显的,很多人现在在关注一季度,一季度对整个全年保8的目标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影响,我自己的看法,一季度的数字可能要更客观地分析,因为实际上一月份假日比较多,一月份虽然日意天数有31天,但是工作日只有17天,在历史上很少见,所以2月份又是一个短月,从这个角度来看,1、2季度仅仅看数据看不出多少来,还是要看整个经济的基本面,以及我们在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方面我们做的努力会是什么效果,这些问题包括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进出口政策等等,我知道国新办后面会不断地组织这样专题的新闻发布会,他们来回答你,可能会比较专业也会比较正确。谢谢。
郭卫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月份会围绕刚才香港记者提出的问题就宏观经济形势举行系列发布会,到时欢迎大家参加。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