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特大旱情徘徊在中原大地。据最新统计,全省受旱面积已达4519万亩,有50万亩麦田不同程度地出现麦苗枯死现象。
昨天,全省抗旱浇麦夺丰收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部署下一步抗旱浇麦工作,力争在未来10天把全省7000多万亩小麦再浇灌一遍。
部署
争取多浇一亩麦,多保一亩苗 今天“立春”,小麦即将进入返青起身期,我省将集中全力,在未来10天把全省7000多万亩小麦再浇灌一遍。昨天全省抗旱浇麦夺丰收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部署下一步抗旱浇麦工作。
根据最新统计,全省受旱面积已达4519万亩,有50万亩麦田不同程度地出现麦苗枯死现象。从2008年10月24日到昨天,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10.7毫米,较常年同期减少近八成,这表明,我省正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大旱情。麦田旱情持续发展,受旱面积之大、时间之长、程度之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少有。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个月我省除南部部分地区有小雨外,其他地区仍无明显降水过程,如果不及时浇灌,旱情将持续发展,必将对小麦产量产生严重影响。“看来靠天是没希望了,我们必须加紧小麦灌溉工作。”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在昨天的会议上表示,要痛下决心,背水一战,不获全胜决不罢休,务求打赢抗旱浇麦夺丰收的攻坚战,争取用10天的时间,把全省7000多万亩小麦普遍浇灌一遍。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各级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有浇水条件的要加快进度,做到应浇尽浇,早浇快浇;搞好调查研究,澄清自流灌区、井灌区和水源条件缺乏的岗丘地区等不同地域的可灌面积、已灌面积,做到心中有数。对有水源但水利条件差的地方,要通过车拉人担等方式,争取多浇一亩麦,多保一亩苗。同时,用好国家和省级拨付的5亿多抗旱资金,确保及时到位,而且要从本级财政中争取多拿出一些资金,支持抗旱浇麦夺丰收工作,确保抗旱浇麦保丰收的资金需要。必要时,动员组织机关、工矿企业、抗旱服务队、部队为缺水群众送水,确保旱区群众基本生活用水需要。
为了防止即将出现的小麦病虫害问题,省委省政府要求,从2月上旬开始,全省1250个病虫测报点要全部进入工作状态,进一步增加测报网点,充实测报人员,对我省7000多万亩麦田开展病虫监测,重点防控小麦条锈病、纹枯病等早春常发易发病虫害,为夺取今年夏粮丰收奠定基础。记者王秋欣
行动
全省已投入抗旱资金5.55亿元 记者昨日从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全省已投入抗旱资金5.55亿元,其中省里下拨特大抗旱经费6130万元。目前,我省小麦苗情总体较好,与近年同期相比属正常年份。
为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支持抗旱工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在2月1日宣布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各成员单位全力投入抗旱工作。同日,省财政厅、水利厅再次紧急下达特大抗旱经费3300万元,主要用于遭受干旱灾害地区兴建应急抗旱水源工程设施的费用补助和解决山丘区临时性饮水困难补助,同时要求各市也要加大投资力度,及时将资金落实到位,确保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至此,我省从2008年12月15日以来,已下达特大抗旱经费6130万元。
另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昨日下午通报,截至2月1日16时,全省投入抗旱资金5.55亿元,日投入抗旱人数85万人,投入机动抗旱设备28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2.1万辆次,日抗旱浇灌面积198万亩,已累计浇灌面积5163万亩次。
尽管受到干旱的严重影响,但由于去年秋播期间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品种品质优化,适播面积大,麦播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得好,根据最新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全省小麦苗情总体较好。
全省小麦一类苗比例达到52%,比上年同期增加3.7个百分点;二类苗比例为34.2%;三类苗比例为12.2%;旺长苗比例为1.6%,比上年同期减少0.6个百分点,苗情与近年同期相比属正常年份。
记者 夏友胜 实习生 汪韶韶
天气
本周少雨,干旱仍将持续 立春,冬去春来。不过,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今年又遇大旱,降雨成了人们心中的期待,但老天一再让人失望。干旱已久的中原大地,本周天气以多云为主,依然少雨,干旱仍将持续。
省气象台预报,本周我省北中部基本无降水,南部周降水量略偏少;全省周平均气温略偏高。周降水集中在南部,降水量为3到10毫米。
天气趋势大致为:今天,全省阴天到多云,大部分地区有雾,东北风2到3级;4日,全省多云到晴天;5日到6日,全省以多云天气为主。周末,南部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小雨雪天气。预计2月份降水量,许昌以南地区正常,其他地区正常略偏少;平均气温,全省接近常年。
气象部门严阵以待,2月1日夜里,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安阳等气象部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人员,把握时机,已开展地面高炮、火箭人工增雨、雪作业,截至昨天8时,作业区已普降小雨、雪。
首席记者 张英 通讯员 王建忠 周爱春
现场
“麦苗实在扛不住了” “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旱情。”昨天,中牟农民霍国民指着枯黄的麦苗说。据他估计,他家七亩麦田,今年要减产一千斤左右,相当于往年一亩麦田的产量。
昨天上午,郑开大道中牟岗李村段北侧的一片麦田,大片大片的麦苗倒伏在地上,大部分已经枯黄,如果不是在田里,还以为是杂草。土壤坚硬板结,土块轻轻一捏,呈粉末状随风飘扬。
记者费劲地揪起一束麦苗,发现其中青绿色的叶秆只占到1/10,其余都已枯黄。黄河南岸大堤两侧的张满庄等部分麦田也有类似的情形。当地农民说,旱成这样,基本就绝收了。
在中牟白沙镇、雁鸣湖乡的田地里,不少农民正在从机井、水渠里抽水漫灌麦田。上午11点30分,白沙镇张虎桥村农民霍国民抱着碗口粗的塑料水管在麦田里拖动。远处田埂上,他家的柴油机正在从机井里抽水。“从去年种上麦子,我们这儿就没下过雨。原以为过年好歹要下雪,可等到现在也没有。”霍国民说,眼看麦苗实在扛不住了,他第一次开始往田里浇水。
霍国民家一共种了7亩麦田,现在浇的这块地有5亩。他估计要两天一夜才能浇透。“浇这一回估计能顶三四个月。”霍国民说,持续干旱影响了麦苗的生长,估计今年肯定要减产。据他估计,他家的七亩麦田要减产一千斤左右,相当于往年一亩麦田的产量,差不多值七八百元钱。
来自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消息说,目前郑州市受旱面积达165.7万亩,其中严重干旱40万亩,个别田块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麦苗枯死现象。截至2月1日,郑州市已抗旱浇麦144.2万亩,占水浇地面积的85.3%,中耕169.3万亩,追肥66.4万亩。记者刘长征
分析
四大因素造成今年河南特大旱情 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年河南严峻旱情。昨天,省气象专家剖析了其中的深层原因。
专家分析,四大气候因素造成今年河南严峻旱情。
第一,根据气候背景分析,我省有气象记录以来,和去年11月到今年1月相近的气候干旱出现过7年(不包括2008年),其中4年直到次年的1月继续少雨干旱,今年1月的大气环流形势相似于历史干旱年的形势,这种大气环流持续控制我省,且比较稳定,造成干旱少雨。
第二,处于周期性干旱期。我省2000年以来降水处在一个相对偏多的气候背景下,近8年降水基本都超常年平均值,目前正处在一个由多向少转折的阶段,预计2008年11月到2009年2月的降水将接近或创历史极小值。
第三,暖湿气流偏弱。去年11月到今年1月,河南上空盛行西北气流,空气干冷而多风,能带来降水的西南暖湿气流几乎不存在。
最后,气温显著偏高。2008年11月下旬以来,全省平均温度3.2℃,较常年同期偏高1.0℃,仅次于1999年(3.9℃),与1978年和1995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同期次偏高年。
首席记者 张英 通讯员 王建忠 周爱春
支招
专家开出小麦抗旱“药方” 根据目前全省作物生长状况,结合土壤墒情及未来天气预报,省气象局农业气象专家昨天提出3条生产建议:
目前未浇越冬水的地块或浇越冬水较早、土壤相对湿度低于50%的地块,利用晴暖午后小水细灌,切忌大水漫灌;气温低于0℃应停止灌溉,以免水分在地表结冰而不能渗入土壤,使麦苗窒息或遭受冻害。
对旋耕不实、没有灌溉条件或天气寒冷不适宜灌溉的麦田,可采取镇压后中耕、撒施农家肥及利用秸秆覆盖等措施进行保墒抗旱、防冻。
前期已实施冬灌的田块,须及时浅锄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开裂失墒,并能提高0到10厘米处地温,促苗生长,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首席记者 张英 通讯员 王建忠 周爱春
(责任编辑:陈天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