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长江百慕大魔鬼三角”的长江太子矶水道,有两大“鬼门关”,一是太子矶礁石群,经过前几年的多次爆破,目前已基本被炸除;二是其“孪生兄弟”拦江矶礁石群,目前仍然是长江中最大的“拦路虎”。
今天,长江太子矶水道拦江矶炸礁工程将首次爆破。
本报(安徽商报)昨天对此进行报道后,引起市民广泛关注。拦江矶到底是啥模样?拦江矶的存在到底对长江航道构成什么样的威胁?昨天下午,在安庆海事局的支持下,本报记者登上海巡艇,在她即将“粉身碎骨”前,一探其真容。
护航 护航人员24小时驻扎
昨天16时,记者赶到长江边的牛头山港,从牛头山港出发向东,行驶大约20分钟后,到达了一艘伫立在江中的囤船边,上面写着“太子矶巡航救助执法大队”。
陪同记者探访的安庆海事局牛头山海事处宋副处长说,太子矶水道礁石密布,弯急水浅、极易发生事故,为此海事部门专门在此设立了巡航救助执法大队,并配备12名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24小时全天候待命。
“我们需要轮流不停地通过高频与过往船舶喊话沟通,每天喊话次数达120余次,有时喉咙都喊哑了。”执法大队的执法员邵荣说。
救援 救落水者成“家常便饭” 除了航线安全维护外,遇险船员的救助也是太子矶巡航救助执法大队的重要职责之一。很多经过太子矶水道的船只倾覆,从江水中救落水者也成为救助执法大队的“家常便饭”。
邵荣还记得2007年1月7日的一次救助行动。那天,拦江矶水域两艘船舶发生碰撞,当他们到达事故现场时,一艘船舶倾斜加剧,瞬间沉没,船上3名船员全部落水,他们向两名落水者附近水域抛放救生圈,及时将两名年龄较大的船员控制住。但当时周围漆黑一片,江面上散落大量漂浮物,搜索较为困难,剩下的一名未获救船员不会水。在紧急关头,执法队员携带救生衣奋不顾身跳入冰冷漆黑的江中,终于将救生衣穿在了他身上。
据统计,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在太子矶水道有记载的事故有90多起,江渝19号、江汉14号、江渝18号就分别在1998到1994年在这里触礁,船上2000多名旅客遇险。最为严重的是1989年12月1日,江申3号于太子矶触礁,船上2500余名旅客遇险,该轮于次年3月涨水方才脱险。
碍航 四分之三江宽被“腰斩” 记者继续向拦江矶进发。又行驶了大约20分钟,笔直而宽阔的江面突然来了个90度的大转弯,顺江而下行了约5公里又是一个近70度的急弯。安庆海事局牛头山海事处宋副处长介绍,这就是以“弯、窄、浅、险”著称的太子矶水道。如果从空中看,太子矶水道就像一个大写的“S”。
“快看,那些露出水面的石头就是拦江矶。”宋副处长向记者喊道。顺着他指引的方向,记者发现雾蒙蒙的江面上突然多出一些黑黝黝的石头来。据介绍,目前长江安庆段处于枯水期,当天的水位仅为1.48米。水位的下降,让拦江矶得以露头。海巡艇越驶越近,江面上一块块石头变成了一个石头滩,就像露出云端的山峰,占据了整个江面约四分之三的宽度。
站在海巡艇上,记者明显感受到,滚滚江水遭遇拦江矶礁石群后,就像奔跑的人被突然绊了一脚,旋过身来汹涌地冲向北岸,又从北岸折向南岸向下游狂奔而去。“枯水期这里的航道最窄只有260米,巨大的水流在这里突然来了一个趔趄,你可以想象船只行驶到这个趔趄时将会多么危险。”宋副处长说。
未来 将不再是“长江百慕大” 太子矶水道不愧是“长江百慕大魔鬼三角”,但这些“生活”在江水中的天然巨石就要彻底消失了。随同记者探访的海事部门的专家介绍,太子矶又号称“江上神岛”,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此地放歌;宋代的陆游也曾经过这里;而到明代,一代忠臣黄观殉节此处。
据介绍,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这地,清同治年间,捻军与清廷彭玉麟水师曾在江面作战,抗战期间,日军强行在此处马踏石登陆。1949年,这里又为人民解放军渡江登陆点。
两年之后,拦江矶爆破工程将完成,太子矶礁石群将不复存在。太子矶将不是“魔鬼”,也不会是神之栖息地。(安徽商报陈大名、左伦、卓也)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