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刚过,学生和家长们便挤进书店,为买齐新学期及升学考试的教辅书、参考资料而忙碌。
不求适合只求难度
2月3日,记者在太原街一家书店看到,不少学生手里都拿着书单“按图索骥”,书单上少则有两三种,多则有七八种书籍。
记者了解到这些书单大多是老师开列的。
也有一些书单并非老师所开,一位同学告诉记者,他的书单是妈妈的一位同事开的,“她的儿子去年考上了清华,我妈盲目崇拜,非要让我看看人家看的是什么书。人家可是清华"选手"啊,曾经做过的练习册也太难了,愁死我了!”
现场测验无限拔高
“你算一下这道题。”一位母亲指着一道题给儿子来了个现场测试,儿子拿出笔就算,半分钟就得出了正确结果。“不行啊,难度不够啊!”这位母亲正在以“现场测验”的方式为儿子选教辅书。
记者注意到,以当场测试的方式给孩子选书的还有好几位。
宁滥毋缺,多多益善
在一楼交款处,一位家长的购物筐里装了四五册同类的教辅书,分别是《同步训练》、《五星级训练》、《课课练》、《一课三练》。“我也不知道哪本书适合孩子,只能多买一些了,全面一些。”这位家长采取了“多多益善”的方式为孩子选书。
抱有此类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有的家长像逛超市一样,把热门书架上陈列的教辅书都装进了购物筐。
观点别买太多额外的参考书
孩子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辅导书?120中学教导处主任袁茹表示,如今的教辅书市场鱼龙混杂,还有不少盗版书,老师一般会反复筛选出一些质量有保障的正版教辅书。“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购买太多额外的参考书,一来,孩子根本看不了那么多的书,二来也给孩子增加了许多负担。”教辅书籍的作用虽然不容置疑,但是宁缺毋滥,不要让孩子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书山题海中,应该举一反三,家长和老师重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本报记者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