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古代历朝官员,他们大多自幼入学,熟读经史子集,以秉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信念,将读书当作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永恒追求,并经过多年的严格训育和伏案阅读,终能知晓为人处事之理,感悟治乱兴衰之道。
相反,时至今日,中国近半干部在一年之内不会主动读书,其宝贵的阅读时间浪费在“文山会海”和冗长无聊的应酬客套之中。相比于中国古代官员其“读书乐道”的旷世情怀,所谓“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的价值追求,对如今“厌学”、“弃学”之风盛行的官场却是极大的反讽。
事实上,读书提升的是自我精神的品格,渐达高远的是思想的境界,正所谓“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然而,即便深谙“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之理,现如今的官员其读书好学之心却日渐尘封,他们所关心和牵挂的是其官位能否再上一级,手中权力能否再大一点,并为了巩固和拓展其精心编制的“关系网”,并将主要精力用在去研究和揣度上级领导的心思,讨好上级领导和做好表面文章成为其为官执政的根本要义,至于读书,已经不再是职业习惯的需求。
毫无疑问,官员执政理念的扭曲是当前官场文化生态变异的结果。那么,面对官员执政价值的扭曲和官场文化生态的变异,我们该如何整饬官风和重构官场生态呢?面对这些困惑和隐忧,以汪洋、薄熙来、马凯、徐光春等九大高官所领衔的“以书施政”和不拘一格的“劝学运动”,给我们带来了些许惊喜和变革的希望,他们所秉持的“告别粗俗、经世致用、提升自我”的阅读理念也正成为新时期为官执政的典型样本。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调研中发现干部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的匮乏,向重庆官员重点推荐学习《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等五本经济简明读本,期望干部的执政视野能够更加开阔,执政能力能够更加增强。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则把《世界是平的》从中共中央党校带到重庆,然后再带到现在主政的广东,并积极倡导领导干部应带头读书,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要让城市充满思想的活力,充满知识的动力,充满文化的魅力。国家发改委原主任马凯则以创作《读书者言(十首)》总结自己对读书的认识和感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则走进大学开讲国学,并在《中华读书报》写道,“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味,也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影响一个国家的走向”。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则亲自编辑《〈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文章选编》送给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还有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在批示中督促官员读书和加强学习。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则以身作则,从自家带书参加其倡导的“漂书”活动,并积极引导公务员多读书,读好书。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在向官员极力推荐《致加西亚的信》的同时,还认真创作歌曲宣传贵阳。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朱永新强烈建议干部要“少一点烟酒味,多一些书卷气”,并倡导和推广国家读书节。
检视九大高官所引领的读书“劝学运动”,我们不难发现,其最根本的良苦用心是期望广大领导干部能够坚持把读书和思考作为人生行进的习惯,用书中的道理和感悟去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在潜移默化中让自己变得儒雅,执政境界变得更加高远。通过书香的浸染和阅读的历练,让广大领导干部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毫无疑问,高官“以书施政”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官员自身的私趣,已衍生为治理当前官场文化生态的特殊工具,我们更是期望九大高官所引领的“劝学运动”能演化为一个制度性的样本,从而促推“书香干部”向“书香政府”再到“书香社会”的全面转型。(作者倪明胜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研究生部教师) (来源:人民论坛)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