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2月4日电 题:从“大火炉”迈向“大氧吧”——重庆市实施森林工程打造“森林重庆”
新华社记者郭立
8万多平方公里山河,漫山遍野种树,最终使重庆郁郁葱葱,氧气充足,温度适宜……这不是一幅空想的图景,而是重庆人民奋发进取,沿着生态文明的脉络锐意前行的一条和谐之路。
去年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提出,通过建设“森林重庆”改变小气候,将重庆由“大火炉”建设成为“大氧吧”,把重庆的荒山、穷山变为秀山、宝山,让森林工程为重庆农民增收致富。与很多地方强调“GDP政绩”不同,这是重庆市从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入手的重大施政方略。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 山城重庆,75%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大片的土地长期沉睡,难以发挥经济效益。重庆要加快建成“西部
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就必须注入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增长点在哪里?重庆8万多平方公里的林木经济,恰恰带来了未来发展森林产业的契机。
重庆市林业局局长吴亚告诉记者,直辖十多年来,重庆市先后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峡库区周边绿化带建设、中德财政合作造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累计造林2400万亩,义务植树6.5亿株。到2007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40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林业总产值达到147亿元。在此基础上,重庆以“森林工程”为载体,全民动员建设“森林重庆”。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在一段时间内往往存在一定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重庆选择将二者有机结合的生态富民“森林工程”,一方面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林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以“花卉富民、生态靓村、旅游活村”理念,着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势产业,花卉从业人员占全村总人口的80%以上,种植“素心腊梅”3000多亩,形成了“十里腊梅观光走廊”,并依托花卉产业建设农民新村,成为一个旅游亮点,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升城市形象的必然抉择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环境污染加剧、热岛效应增强等问题也困扰着重庆,传统的城市绿化模式在空间和效能上都已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多功能生态消费的需要。有关专家指出,打造“森林重庆”将大大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对招商引资、吸引外来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大有裨益。
森林工程既要开发致富之山,又要打造宜居之城。据了解,随着森林工程的实施,重庆市将新增森林面积15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居住环境里的负氧离子含量将成倍增加,生活将过得更舒适、更健康。
薄熙来说,一个城市既需要现代化的楼宇,又需要漂亮的园林。现在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在拥挤的城市里挤出地来搞城市“绿肺”。“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城市,绿地、草皮优于高楼大厦,而大树、森林又优于一般的园林。所以要让老百姓将来过得舒服,我们必须早点动手种树。建设森林城市,实际上是给未来的居住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设“森林重庆”如火如荼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重庆市是三峡库区的重要水源地,要确保三峡水库的水量和水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功能。蓝图绘就后,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实施森林工程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编制《重庆森林工程总体规划》,计划筹资480多亿元,实施森林工程。
在组织和号召下,重庆市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建设“森林重庆”。开县组建了绿洲森林建设(集团)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林权质押和划拨土地质押等方式,广纳资金,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和积极性。他们实行苗木供应商包栽植、包成活的办法,有效破解了栽树成活难的问题。
香港理文造纸项目落户重庆永川区后,带动了大量社会资金投入林业生产,渝西各区县近两年营造竹浆原料林超过15万亩,十万人人均增收2000元,永川区的森林覆盖率也因此提高了3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