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魃肆虐北方 夏粮保卫战火线行动
“如果再不浇水,叶子很快就会变黄,到时小麦将面临绝收。
王意连日来每天都要到自家麦地里走一趟,看到麦苗一天天变黄,他甚至不得不推迟外出打工的日子。
他说,之前还只是在电视新闻中听闻的河南旱灾,“仅仅过了一个年”,已经很真切的出现在自家麦地里,而且,在豫东这个重要产粮大市,旱灾已经到了足以使小麦绝收的程度。
更让王意吃惊的是,一场自1951年以来少见的严重干旱正在我国北方多个省份蔓延,其严重程度不亚于豫东。
据国家农业部发布的统计显示,截至2月3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主产省小麦受旱1.43亿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34亿亩,这意味着全国已有接近43%的冬小麦遭受旱灾。
而考虑到夏粮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冬小麦在夏粮生产中的所占的比重,持续旱灾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已经引起粮食专家的关注。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食经济学者丁声俊告诉本报记者,这次遭遇旱灾比较严重省份中,河南、山东、河北的冬小麦产粮位居全国冬小麦产量的前三名,三省冬小麦的产量占据全国的一半以上,而且,“与其他粮食品种不同,小麦是口粮”,所以,“这次旱情对今年我国夏粮丰收乃至国家粮食安全都影响重大”。
河南大旱
这是一次事先没有任何预兆的灾害。
2月4日,记者乘车从河南安阳南下,一路上,路边麦地中拖着橡胶管子浇水的农民随处可见。此时的河南,正处于这场“历史罕见”的北方大旱的核心地带。
与王意一样,面对不断严重的旱灾,更多的人除了每天到自己家的麦地里去查看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
“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了,上次架管子浇水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了”,王意告诉记者,家里的“水泵已经锈得不能用了,橡胶管子也多被老鼠给咬破了”。
根据河南省气象局提供的最新气象资料分析,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2月2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1.1毫米(常年平均51.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8成(78.4%),仅次于1996年(9.8毫米),为1961年以来同期次少值。
特别是2008年11月下旬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没有出现明显的降水过程,平均降水量仅为2.5毫米(常年平均30.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成多(91.7%),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值。
温度方面,去年11月下旬至今年2月2日,河南全省平均温度3.0℃(常年平均2.0℃),较常年同期偏高1.0℃,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5高值。而正是较长时期内的少雨高温,使得这次旱灾突袭。
来自河南省防汛救灾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3日,全省小麦受旱面积4150多万亩,其中轻旱面积1950万亩(占总受旱面积的47%),中度干旱面积1500万亩(占总受旱面积的36%),严重受旱700万亩(占总受旱面积的17%)。
“受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重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少有的。”河南省防汛救灾中心副主任魏振峰表示。
此外,据魏振峰介绍说,受持续干旱影响,目前山丘区已有13万多人因旱已出现了临时性饮水困难,“如果长时间不降水,势必会加剧山区群众吃水困难”。
在此背景下,河南省气象局1月29日15时发布干旱红色预警,这是最高级别的干旱预警。
2月1日,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将Ⅲ级抗旱应急响应提升为Ⅱ级,这意味着,依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制定的干旱评估标准中所确定的农业干旱等级划分指标,河南省已进入严重干旱期,而在这一级别的抗旱应急响应下,河南省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抗旱浇麦工作。
2月1日,王意和同村的人甚至跑到了临近的芒种桥和刘店集乡去看,在那里,政府对愿意浇地的农民免费提供水泵和管子,而且,“据说还给50元的补贴”。河南省要求各地克服靠天等雨的思想,力争10天内把全省7000多万亩小麦浇一遍。
根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统计,截至2月3日16时,全省投入抗旱资金6.11亿元,日投入抗旱人员167万,开动机电井65万眼,投入机动抗旱设备42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2.8万辆次,日抗旱浇灌面积280万亩,已累计浇灌面积5664万亩次。
灾情在持续
而在河南之外的多个省份,旱灾亦在蔓延。
据农业部2月3日召开的全国抗旱保春管工作视频会议透露,目前我国西北东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西部、江淮西北部、江汉北部及广东东南部、西藏中部和东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其中,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达重度干旱或特旱。
农业部长孙政才介绍,去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麦区降水明显偏少,旱情持续发展,加之连续出现几次强降温过程,旱冻交加,对小麦安全越冬和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孙政才说,冬小麦播种出苗以来,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已经3个多月未见有效降水,较常年同期减少七至九成,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北方麦区遭遇了多年罕见的秋冬连旱。
目前,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普遍达到中到重度干旱,部分地区达到特重程度。
据了解,面对持续旱情,国家防总、水利部去冬以来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据新华网消息,2月4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启动II级抗旱应急响应,再次向旱区各省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旱区各地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在2月2日派出4个工作组的基础上,再次派出两个工作组赴旱区指导抗旱。近日,国家防总商财政部再次安排特大抗旱补助费支持旱区抗旱工作。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不完全统计,去年12月下旬以来,北方冬麦区各省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数526万人、开动机电井75万眼、泵站4934处、抗旱机动设备71.1万台套,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3.8亿元,完成抗旱浇灌面积7460万亩。有5000多支县乡抗旱服务队每天活跃在田间地头,解决了50多万人次和2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夏粮隐忧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的旱情并没有缓解的迹象。来自气象部门的预测显示, 2月份华北、黄淮大部、江南东南部降水将较常年同期偏少二至五成,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旱情将进一步发展。而今年春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偏高,黄淮大部、华北东部等地降水仍持续偏少,北方冬麦区发生大范围春旱的可能性很大,抗旱形势十分严峻。
旱情还在继续,但粮食专家们开始为夏粮的丰收甚至是今年总体的粮食产量担忧。
“最近一直在关注这个事情。”2月4日,刚从山东调研归来的丁声俊对记者表示,“那里旱情也很厉害”。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丁声俊不断地向记者强调,“这次旱灾绝对不仅仅是受旱省份自己的事情”。
他向记者分析称,目前受旱的地区,特别是河南、山东和河北,是我国冬小麦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质量最好、输出商品粮最多的省份,这些地区的小麦生产将直接影响国家冬小麦的产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以河南为例。河南是全国第一产粮大省,2008年粮食总产量1074亿斤,连续三年突破1000亿斤,其中夏粮收获610亿斤,占到全年粮食产粮的60%以上,而冬小麦占据河南省夏粮生产的绝大部分。
全国的情况是,小麦占我国每年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而冬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90%。所以,冬小麦事关粮食大局。
“本次遭遇旱灾比较严重的地区基本上和我国冬小麦主要产区重合,所以,在多大程度上完成抗旱保苗将直接影响我国2009年的粮食生产。”丁声俊说。
在此背景下, 2009年的粮价会否产生冲击,也开始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
据统计,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丰收,2008年全国粮食产量接近1998年历史最高水平,高达51200万吨。平均到每一个人,粗略估计至少也有380公斤。而事实是每一个人一年消耗粮食只需要370公斤。
有专家表示,“在供求关系上,2009年全国粮食在不大量出口的情况下是过剩的。所以基本可以断定2009年小麦价格难以大幅上涨。”
但是,“和其他粮食品种不同,小麦是口粮,所以,小麦的生产对国家的粮食生产尤其重要。”丁声俊如此强调。
丁声俊认为,考虑到产粮大省一般财力比较困乏的情况,所以,在这次抗旱中,更应该从中央层面进行及时投入,“作为今年夺取农业丰收的第一仗来打”。(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