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陈光标和他的提案
晚上见到陈光标,他正在伏案写提案。灯光下,只见他的手上贴着白天打点滴的胶布,腰上缠着两个治疗仪。“这都是过年去四川灾区留下的,但这次难忘的旅程促使我一定要写这个提案。
此次,他是以省政协委员的身份入住双门楼宾馆的。在温暖如春的房间里,他依然难忘前几天与100多位企业家住板房走灾区的经历。在那里,他们以发红包的形式向当地困难百姓发放了3100万元的现金,捐赠了价值3000多万元的物资。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陈光标即调动推土机、挖掘机、吊车等在内的60台大型机械和120名员工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灾区,参与打通了通往北川、汶川和映秀的生命线,推出了映秀镇停机坪,在岷江边修出了几公里的道路,为大部队迅速进入灾区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在灾区第一线坚持救援达1个多月,他带领公司人员救出131人,其中他亲手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其间累计向灾区捐赠款物合计过亿元。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要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队伍中。”去年10月23日,在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他首次发出倡议,希望有爱心的企业家们筹资,带上夫人和孩子,春节到灾区向当地群众献爱心,以实际行动支持灾区灾后重建,与灾民们一起欢度春节。
在短短2个月筹备中,江苏、浙江、山西、陕西、甘肃、香港等地企业家积极响应参与,江苏黄埔爱心团共募集善款3000万元;大米、植物油、棉被、电热毯、苹果等物资折合人民币3000多万元。3000多万现金被分装成5万多个红包,陆续发放至都江堰、彭州、德阳、绵竹、中江、汶川、北川等地重灾区的抗震英模、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以及因灾致残户手中。
“我们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捐款,带动了百余家企业数千万元,这使我进一步认清了慈善事业需要榜样,需要倡导,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谈起他心爱的慈善事业,被誉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似乎一下子甩掉了疲惫,兴奋起来。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这一代民营企业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有党和政府的无形股份。”他说,“为人民解困,为政府分忧,这是企业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吃饭是为了营养,喝水是为了止渴,我们赚了钱就应该回馈社会。”
陈光标委员说,中国的慈善事业起步迟,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摸着石头过河。现在,中国企业有过各类捐赠的不足千分之一,发展的空间很大,这需要政府通过制度化、法制化的措施来支持,需要社会建立乐善好施的氛围,更需要企业家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勇敢承担起社会责任,自觉自愿地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你有一杯水,可以自己喝;你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家中;你有一条河,就应该学会与他人分享。”
本报记者吴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