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布政府执政的8年中,一直拒绝承认存在紧迫的气候问题,把它说成是一个愚蠢的和误导人的神话,因而采取同其欧洲盟国截然相反的立场,顽固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奥巴马当选之后,有迹象表明,他的政府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将发生彻底的变化。
奥巴马在不同的场合多次阐释了其未来的气候变化政策。2008年11月18日,在当选后的两周内,他通过录像向在洛杉矶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发表演讲,明确表示,气候变化“将继续削弱我们的经济,威胁我们国家的安全”,“我的总统任期将标志着美国在气候变化方面担当领导的新篇章。”这番话被国际上看作是显示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布什时期的结束和奥巴马时期的开始。
12月9日,奥巴马在同前副总统戈尔和当选副总统拜登会面时,再次强调:气候变化是一个紧迫的、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美国将重新积极参与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协定的谈判,通过国际协定来确保每个国家都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并“帮助领导世界走向一个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全球合作的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既不是孤立地,也不是消极地看待同气候变化的斗争,而是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与振兴美国经济的工作是一致的,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将成为美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能够创造出数百万个就业机会。此外,奥巴马还强调,能源和环境问题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
奥巴马新能源计划的主要部分是:未来的10年中投资1500亿美元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创造5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到2012年使美国的电力有10%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有25%来自可再生能源;建立一个“碳排放限制和交易制度”来控制大工业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到2050年把二氧化氮的排放减少80%。
为了贯彻其政策主张,奥巴马提名了一批在环境领域里享有盛名的科学家来担任能源和环境部门的领导,这些人都赞同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提名担任能源部长的朱棣文。他被奥巴马称为一直处于“我们国家发展新的和清洁能源的努力的前沿”。这位华裔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认为,“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气候变化和寻找不会加剧全球变暖的可再生能源”,并认为,在修复美国经济的过程中,应把它置于开发可再生能源的道路上。
奥巴马的政策选择显然是出于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理念。早在2006年担任参议员时期,他就开始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并在参议院提出过两个有关能源的法案。当年6月,他邀请了一些环保团体的领导人讨论关于增强燃油经济的立法。2007年5月他在对底特律经济俱乐部的2000名汽车工业管理人员讲话时,建议使用新技术来改善能效。他还在2007年访问底特律汽车城时,对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过去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努力来提高能效,反而不断通过游说来抵制国会通过有关立法,提出过严厉的批评。
美国舆论的明显转向是奥巴马政策变化的基础。在2008年大选中,角逐民主党候选人的奥巴马、希拉里,以及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都承诺美国将承担对气候变化的责任。
在美国的舆论方面,马里兰大学的一个国际研究项目于去年8月9日至20日对1174名美国人在气候变化上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78%的受访者赞成美国改变当前对《京都议定书》的立场,赞成美国加入一项新的包含限制美国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国际条约,89%的人赞同美国应当更加强调建立风能和太阳能系统,66%的人赞同政府对使用替代能源的要求,即使这样做会增加成本。
围绕着现存的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议——《京都议定书》,存在的一个争论是,是否发展中国家也应被要求限制排放,这是评估美国人对有关国际条约支持力度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85%的受访者认为,无论发展中国家怎样做,美国都应当同其他发达国家一起减少自己的排放;也有一部分人(45%)赞成美国应对不发达国家施加压力,要求它们也限制排放;只有8%的人说,美国人应当拒绝减少排放,如果不发达国家不限制自己的排放的话。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奥巴马主张美国加入国际上的共同努力、重新确立美国的领导地位,不过是其许多重大政策调整中的一个,是其政策整体性变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不应当被仅仅当作选举策略而予以忽视。
应当引起中国注意的是,奥巴马的竞选团队中的一些中国问题专家正在努力推动把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当作未来中美之间建立新的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对于中国来说,这将是一个需要认真做出回应的问题,也是一个在其中存在着众多机遇的严峻挑战。(周琪)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