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与新式导弹存在技术关联 伊朗“放卫星” 美以很担心
本报特约撰稿 罗山爱
2月3日,伊朗国家电视台突然中断正常节目,反复播放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当天凌晨,伊朗用国产“使者”-2(Safir-2)运载火箭,将本国首颗人造卫星送入近地轨道。
内贾德亲自发令
据美联社报道,在发射过程中,伊朗总统内贾德一直在德黑兰的官邸里进行实时观摩,并通过电话下达发射命令。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伊朗官员说,“使者”-2火箭上升到了150公里的高度,在穿透大气层的过程中还伴随有强烈的电磁紊乱现象,这些迹象都记录在伊朗航天部门的观测仪器里。
伊朗国家电视台宣称,该火箭携带有一颗国产“希望”号(Hope)卫星,该卫星有两个频道和8个数据传输天线,每24小时环绕地球15圈,并携带遥感、遥测、数据处理、卫星控制和远程通信等系统,主要用于收集天文数据和测试设备。卫星将在绕轨道运行1至3个月后返回地面,所得数据将服务于伊朗将在未来发射的、可长期运行的卫星。
2005年10月,俄罗斯将一颗为伊朗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轨道。2007年2月,伊朗宣布发射了首枚运载火箭,但美国国防部随后拒绝承认伊朗的火箭发射成功,原因是其监视系统没有发现任何火箭升空以及入轨的迹象,华盛顿怀疑此事只是伊朗人一手导演的“闹剧”。另据伊朗媒体报道,2010年前,伊朗计划用国产火箭发射至少5颗卫星,从而形成完整的太空星座。
火箭、导弹源出一家
尽管伊朗一再强调“使者”-2火箭的和平用途,但美国和以色列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以色列前导弹防御局局长乌兹•鲁宾是美国国防部特聘的伊朗问题顾问,他认为伊朗高调“放卫星”的时机,恰好选在以色列打击加沙哈马斯武装的军事行动后不久,这显然不是巧合。鲁宾还强调,“使者”-2火箭由伊朗沙希德•巴凯里公司研制生产,它隶属于国营航天工业组织(AIO),有意思的是,生产新式“阿舒拉”(Ashoura)导弹的也是这家公司。
通过将伊朗电视台公布的画面以及先前发布的“阿舒拉”导弹发射照片进行对比,鲁宾认为两者实际上存在巨大的技术关联性。据他估计,“使者”-2的两级火箭发动机大致衍生自“阿舒拉”导弹,飞行距离超过4500公里。而2007年公布的“阿舒拉”则是一种能打击欧洲境内目标的中程导弹,可携带重达1.5吨的常规弹头或核生化弹头。由于此种导弹能借用旧式导弹的发射装置和基础设施,因此很容易躲过美以情报人员的眼睛。
目前,以AIO为代表的伊朗国防工业已研制出30多种战术导弹,涉及反舰、对地攻击、防空、反潜等诸多领域,其科研与生产能力在中东首屈一指,充分提高了伊朗军队在波斯湾地区的火力投射能力。美国全球安全研究所负责人约翰•派克认为,伊朗的导弹科研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显稚嫩,但伊朗工程师有能力同时吸取来自美、俄、欧乃至朝鲜的最新导弹技术,他们的技术整合能力“令人感到震惊”。仅此一点,伊朗导弹科研力量就非朝鲜可比——毕竟后者长期处在国际封锁之下,其导弹研究几乎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当中。
伊朗还没学会“立体作战”
不过,研究中东和海湾地区军事问题的美国专家安东尼•考茨曼认为,伊朗的武装力量仍存在“数量有余,精锐不足”的弱点。伊朗军事体系包括正规军、革命卫队和准军事部队,正规军和革命卫队都有各自独立的陆、海、空三个军种,两者直到1989年7月才组成松散的联合,但从过去两年伊朗举行的演习来看,正规军和革命卫队相互缺乏沟通和配合,就连现代化战争最基本的“立体作战”模式也没有体现出来。一旦伊朗与美国(很可能包括以色列)发生大规模冲突时,即便其导弹能发挥出一定威力,但整个战场的主动权并不会轻易落到伊朗手里。
尽管考茨曼对伊朗军力的态度代表了美以军方的主流意见,但并不等于美以可以无视伊朗的存在。乌兹•鲁宾表示,伊朗不同于伊拉克,它是中东地区的“大块头”,其人口是伊拉克人口的2.5倍多,面积相当于伊拉克的4倍,综合国力也是海湾伊斯兰国家中最强的,再加上本国地形复杂,美以攻打伊朗所要遇到的意外情况要比伊拉克战争时期多得多。实际上,美国、以色列和伊朗都在担心,一旦爆发军事冲突,其后果将很难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