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明三 北京报道
2月6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给今冬北方冬麦区气象干旱定性为50年一遇。
去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冬麦区大范围干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于新文说,总体上看,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特别干旱区达50年一遇。
据气象部门统计,2008年11月1日到2009年1月31日,京津冀豫鲁苏皖陕甘9省(市)平均降水量11.6毫米(常年值为30.9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小值。其中河北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北京、河南、安徽淮北地区为同期第三少值。北京、河南等地已超过100天无有效降水,持续干旱3个多月。
中央气象台预测,7-8日旱区自西向东有一次降水过程,一般为小雨,局部地区有中雨;12日前后,旱区还将有一次弱降水过程。于新文表示,“对明后天这次降雨过程,我们已要求地方气象部门做好准备,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以有效缓解旱情。”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翟盘茂对旱情能否有效缓解并不乐观。他在预测未来降水趋势时说,从气候条件来看,2-3月份是我国北方地区水汽条件较差、易发干旱的季节。冬麦区气象干旱的大气环流条件短期内不会有根本的改变,旱情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短期内有效缓解的可能性不大,特别要警惕在秋冬连旱后可能出现的冬春连旱。
上述9省市在持续干旱的同时,平均气温也较常年同期偏高1-2度。他说,今冬旱情是在1980年以后北方持续干旱背景下发生的,作为一个片断,反映了北方旱情长期趋势在加剧。
气温偏高,加之无积雪覆盖,加剧了土壤失墒,冬麦区出现了不同厚度的干土层,部分麦区干土层达5厘米以上,陕西渭北一带最高达10-15厘米。考虑到开春以后,北方进入沙尘暴多发季节,这次大范围干旱无疑将加剧沙尘暴的爆发,翟提醒有关地区现在就应着手做好应对沙尘暴的准备。
为有效应对干旱灾情,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5日启动了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2月5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55亿亩,有429万人、207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其中冬麦主产区受旱面积1.43亿亩,重旱4635万亩、干枯116万亩。
农业部表示,他们正在增加移动式灌溉机具数量,提高灌溉能力,并且积极配合气象部门,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