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一些美国民众还不起住房贷款,不得不放弃抵押给放贷机构的住房的赎回权,沦为无房户。据CNN报道,仅2008年第二季度,美国提出放弃抵押住房赎回权的申请已达74万份,有22万套住房被放贷机构没收。
面对各国轰轰烈烈的救市行动,不少人心中难免会有一个疑问: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吗?虽然金融海啸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走了全球数十万亿美元,但某些迹象显示,对许多人而言,这场金融海啸更像是一声惊雷。
正在北京留学的美国人戈登就说,他在美国是“最普通的白领阶层”,但一家4口住的是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尽管公司很少加薪水,但他最近还是买了一辆新车。在他看来,很多美国人并未感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性。
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所谓金融危机,顾名思义,主要爆发的领域在金融行业。如果普通人不参与其中,那么遭受的损失就可能不会很大,甚至可视为零。即使是那些购买美国次贷及其衍生品甚至是高价股票者,也有很多人并未遭受重创。投资领域有一个比喻,证券市场就像一个敞开大门摆着豪华宴席的屋子,进去的人可以随便吃随便拿。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早到早吃早走的人可以把腰包装得满满的,可到了需要付钱的时候,这个屋子的大门就会突然关上,最后被关在屋子里的人就要为前面所有的人埋单。也就是说,当金融危机把美国次贷及其金融衍生品的繁荣之门关上时,埋单的并不是全部的人,而是那些陶醉于宴席上的美味而不愿离去的最后一批“食客”。
当然,在这批“食客”中有很多是诸如已倒闭的雷曼兄弟公司等美国投资银行,以及国际上仍然持有美国次贷衍生品的金融机构。但有意思的是,虽然金融危机起于美国,可美国现在的融资能力仍位居世界前茅。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出版的《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美国这些年一直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在“直接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领域,金融危机没有“全歼”所有投资者,在工农业等实体经济领域也是如此。据报道,美国一家年营业额近20亿美元的私营公司总裁曾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说:“只有缺钱的公司才去上市。”与上市公司相比,美国还有很多刻意回避各种公开曝光的私营公司,它们在经营上更加稳健,在投资上更加谨慎,因此不能说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美国公司就是美国经济的全部。
不过总体来看,金融危机已严重影响了美欧的工业和消费,那些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令人羡慕的行业如汽车、能源、IT业、房地产都出现了相当的困难。个中原因,或者可以说是成也虚拟经济,败也虚拟经济。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2008年到今年1月国际社会所经历的金融危机,还只是此次起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的第一波,未来几个月或更长时间内国际经济可能还要遭受金融危机第二波或者第三波的冲击。所以,即使是仅从未雨绸缪的角度来考虑,各国也要齐心协力加大救市力度,因为历史上的多次经济危机已经证明,面对危机迟救不如早救,合作胜于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