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河南省武陟县木城镇的农民在用河水浇麦保墒。据中央气象台3月21日发布的气象分析,东北华北区域有中至重度干旱,局部地区出现特旱。平均降水1951年来最少,预计,3月下旬旱情将持续发展。中新社发雒根生 摄
2月6日下午,中国气象局召开抗旱气象服务电视电话会议,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肖子牛介绍了去年10月下旬以来,我国冬麦主产区的干旱特点、旱情发展情况、旱情发生的气候背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008年11月1日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8成以上。
目前旱区降水为2000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部分旱情严重的省区无降水日数为51年次少。
据国家气候中心分析,这场干旱的发生,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北方持续降水偏少的背景下发生的。由于近年来的大气环流异常,使得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东偏南,同时南支槽偏弱,造成影响我国冬季降水的两条水汽通道——副热带高压南部暖湿气流和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无法充分的到达我国内陆,水汽条件的不充分,造成了我国今冬北方冬麦主产区降水量异常偏少。
据预测,2月,华北、黄淮等地将有几次降水过程,能一定程度缓和旱情加剧的势头,但旱情仍将持续。河北、山东、陕西北部、山西等地部分地区降水仍将持续偏少。从目前情况来看,气象干旱在短时间内不容易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又讯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翟盘茂在2月6日下午举行的中国气象局抗旱气象服务新闻发布会上提到,这次的干旱与长期的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一方面,自上世纪80年代之后,北方降水呈现持续偏少的趋势;另外,气候变化引起的一个关键特点就是气候变暖,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气候偏暖加剧了旱情的发展,所以这次的严重气象干旱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来源:中国天气网)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