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华盛顿2月7日电 (记者 蒋国鹏) 奥巴马政府上台虽不到20天,但其“春季外交”攻势已逐步展开。在奥巴马的中东特使乔治·米切尔在中东地区进行穿梭外交后,美国政府二号人物、副总统拜登也于6日启程前往德国参加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本月中旬也将出访中国、日本、韩国以及印度尼西亚。
国际舆论认为,这一系列外交动作表明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新政”已全面启动。
春季外交:出访促合作 国际社会对拜登参加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之所以十分关注,不仅因为这是他就任以来的首次出访,还因这是奥巴马政府迄今最高级别的官员出访。据媒体报道,拜登将在慕尼黑会议上为奥巴马政府对外政策定下基调。
与拜登的欧洲之行相呼应,本月15日至22日,希拉里也将开始其就任以来的首次出访,访问国为中国、日本、韩国以及在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希拉里将同亚洲四国官员讨论如何在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方面加强合作。
“合作”是拜登和希拉里出访欧亚的关键词,这既反映出当今美国已难凭一己之力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核扩散等全球挑战和自身安全威胁,迫切需要别国,特别是主要大国提供支持,也显示出奥巴马政府正在审慎修正布什政府受新保守主义影响、迷信“硬实力”的对外政策。
美国媒体把奥巴马政府对外政策需要优先处理的事务概括为“一个中心,两场战争,三个重点”,即以重振美国经济为中心,尽快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泥潭脱身,重点解决巴以问题、朝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
美欧关系:希望与责任 在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欧洲国家反响热烈,认为跨大西洋关系将迎来充满希望的时期。在欧洲政治精英们看来,奥巴马在竞选期间作出的一些承诺符合欧洲对华盛顿的期待,包括制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同伊朗进行政治对话、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等。他们甚至希望奥巴马政府改变美国数十年来偏袒以色列的政策。
然而,国际观察家们认为,就目前困扰美欧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阿富汗战争而言,奥巴马很可能像其前任一样要求美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内的欧洲盟友提供军事支持,帮助美国走出阿富汗战争泥潭,但在反战情绪高涨的民众面前,这些欧洲国家的决策者是否愿意为华盛顿分担责任与风险是个很大的疑问。
作为冷战结束后北约在传统防区外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已持续近7年半的阿富汗维和行动不但被认为是检验北约能否成功转型的重要依据,还被看做是检验美国同其欧洲盟友关系的试金石。目前,北约领导的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总兵力已超过5万,但阿境内安全形势没有明显改善,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残余势力的活动依旧活跃。此前,布什政府一直敦促其欧洲盟友向阿富汗增兵并同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作战,但未获得这些国家的积极回应。今年4月,奥巴马将前往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出席纪念北约成立60周年成员国首脑会议,预计阿富汗问题仍将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
美俄关系:对抗与接触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布什交到奥巴马手中的美俄关系是个不折不扣的难题。在布什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对话减少、对抗增强成为美俄关系的主要特征,克里姆林宫对布什政府计划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以及支持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做法反应激烈。去年8月俄罗斯同格鲁吉亚的军事冲突,被认为是美俄两个大国争夺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利益的突出反映。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奥巴马当选后表示,俄罗斯同布什政府已无基本互信可言,希望这种局面在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得到改变。
对于奥巴马政府而言,其第一要务是恢复国内经济,四面树敌的国际环境显然对其不利,美国在金融危机、伊朗核问题、朝核问题、反恐战争、中东和平进程、气候变化、能源安全以及核裁军等一系列事关其全球战略利益的问题上仍需俄方合作。从俄罗斯方面看,由于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对能源出口依赖严重的国内经济正处于困难时期,在这种情势下继续同美国对抗不符合俄罗斯利益。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期,美俄可能相互作出一些示好性举动,如美方暂缓吸收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而俄方在伊朗核问题上同奥巴马政府加强互动等,以切实改善双边关系。但应看到,美俄在大国战略问题上仍存在难以化解的矛盾。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