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评论:没有配套改革 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不可行

  应试教育不死 取消文理分科有何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昨天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将就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20个重大问题继续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包括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等问题(2月7日《扬子晚报》)。

  高中文理分科之辩一度在坊间引起热议,如今它已成为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20大问题之一,可见其受关注度之高。有识之士一直建议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比如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朱永新曾撰文称,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大大削弱了文科的水平;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的整体素质;文理分科,加剧了应试教育的效果。此外,包括教育部前副部长周远清、北大前校长许智宏等业内人士,也均反对中学教育进行文理分科。

  毋庸讳言,这些学者痛陈文理分科的弊端,是高屋建瓴的判断,绝非轻率之言。北京大学前副校长王义遒曾如此评价文理分科:这种狭隘的专业教育模式,功利色彩非常浓。很多理工科生不知道《水浒》、《西游记》是谁写的,因为是名著,就以为是鲁迅写的。与此同时,一些文科生科学素养欠缺,甚至连一些基本的理工科知识都不具备。因此,坊间有一些论调,高中文理分科,让我们损失了一大批真正的自然科学家和真正的人文、社会学科的大师;诺贝尔奖呼唤了那么多年,为什么唤不来?这涉及到高中文理分科,文理分科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导致了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

  打量这一观点,其潜台词即是,应该早日废除文理分科。问题是,废除了文理分科,是否民族素质就大为提升,是否就会大师频现,是否就能拿到了诺贝尔奖?答案自然不容乐观。众所周知,高中文理分科之所以大行其道,除了历史背景——沿袭和复制前苏联教育模式之外,一个最不容回避的因素即是与招摇于世的应试教育大有干系。

  这么多年,我们为何出不了大师?我们的创新人才为何不够多?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为何分离?文理分科其实只是表症,深层症结则是缘于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甚至因为其一度主导一切的“马首”。借用中科大原校长朱清时的话就是,应试教育阻碍创新人才培养,而高考则是控制应试教育的那根“魔棒”。

  可以断言,如果应试教育不死,仅仅取消文理分科,这种浅表化的小手术自然于事无补。可以想见的一个后果是,高中生因为文理合科,从而大大加重学习负担。笔者曾读到一篇博文,作者反对取消文理分科,理由是:看看在读的高三学生是怎样度日的!一天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一科一章试卷,我们狠不得把一秒钟分成60分。这是文理分科后的状况,要是文理不分呢?再加三张试卷总共八张,怎么让我们受得了呢!不妨让我们专心地去学理或文吧!

  现在,一些人谈起那些远去的文理兼修的大师,总是喟叹不已,比如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才华横溢,术业多攻,除了数学,在历史、音乐、画画、诗词等方面也皆有所长。除了陈省身,还有苏步青、钱学森等大师都是文理兼修。不妨作一假设,如果这些大师生活在这个时代,终日为应试教育奴役,他们还会在少年时,有时间和闲心钻研其他兴趣爱好吗?钱学森曾忧心现在为何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当然不能怪文理分科,要怪就该应试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总体战略研究组咨询专家王渝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我们谈了很多年素质教育,但是目前大多数中小学依然实行应试教育”。这是实情。因此,如果应试教育不死,文理合科又有何益?要想实现取消文理分科后的愿景,首当其冲的就应该是祛除应试教育,施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否则单纯取消文理分科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加重学生负担,客观上助长应试教育。 (江苏 王石川)扬子晚报

  更多评论:没有配套改革,高中文理分科不可行

  2月6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布公告,宣布就该纲要所涉及的四个方面、二十个重大问题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包括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多年以来,不少教育专家一直提议,中学不再进行文理分科,因为文理分科必然导致学文科的学生,在选择文科之后不关注一些理科科目,而选择理科的学生不关注文科科目,从而造成学生的素质缺陷。前不久,还有专家发言称,中学不应文理分科,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整体素质,导致了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也是诺贝尔奖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必要性似乎不言而喻,但一到现实之中,可行性就成了很大的问题。早在2002年,江苏省就积极着手此项改革试点。2002年,江苏高考实行“3+大综合”,初衷就是为了打破文理分科之弊,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大综合”是把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六门课出在一张卷子上。这套改革方案仅实施一年,就因学生要同时抓九门课,负担太重,且高校也较难区分学生的特长,而宣告失败。接着继续推行的“3+1+1”模式,是在语数外三门之外,考生可以在物、化、生、历、地、政六门中任选两门,一共15种组合方式。这套模式在现实中遭遇学校组织教学困难及高校录取时选考科目的公平性问题,维持了五年,在2008年又被另一套将高考成绩与学业水平测试和中学综合素质测评结合在一起的模式替代。这一模式从公布到执行一年多来,据说还没有人真正搞懂。

  上述改革试点表明,在现行高考制度下,中学文理不分科,必然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让更多的学生被繁重的学业压得抬不起头来。这令不少考生和家长深感不安。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文理不分科并不能解决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分离等问题。

  事实上,正是将卷面分数作为唯一录取依据的高校集中录取制度,才是造成民众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缺失等问题的本源(注意,还谈不上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今天读理科的学生并不就有科学精神,读文科的学生并不就有人文情怀)。在这样的升学制度引导下,学校教育必然以知识教育为重点,突出记忆与背诵,哪怕是人文学科的教育,也是走知识化、技能化的路线。文科和理科,在学生看来,都是需要考出好成绩的科目,谁会真正关心,学习这样的科目能增长多少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要知道,就是在今天的大学里,考察学生的“道德修养”,也是通过试卷。

  只有把教育对准人本身,教育的内容才可能真正有益于受教育者人格的健康发展,而这样的教育,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注重人个性、特长的多元评价体系与升学制度的基础上。离开了这一制度的构建,无论是中学的课程改革,还是高考科目改革,其对受教育者素质的培养,都将止于空谈。而且这样的改革,由于无法起到促进素质教育的效果,留下的唯一成效就是“劳民伤财”。

  就中学取消文理分科而言,要令这一改革产生具体效果,必须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和升学制度改革为配套。首先,中学应建立必修加选修的课程体系,这对中学提出的要求是更广泛开设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因为中学生真正的负担,不是来自所学知识多,而是强迫他们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带有强烈的功利性目的。其次,应改革现在的高考学科考试为学业水平测试,重在考察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并使考试成绩能更具通用性,比如TOEFL、GRE,一次考试可以管多年,具有与其他考试同等的效力。再次,高校按专业培养人才的教育体系,也面临新的调整,这几年一些高校推出按学院平台、专业大类招生的招生政策,就是一种积极的尝试。高校要认识到,过窄的专业口径招生和专业人才培养,不但使人才的知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也不利于这些人才未来的就业,文理结合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趋势。一些传统的文科专业向理科高考生开放,以及一些传统的只招理科生的专业也向文科生开放,在培养过程中,开展通识教育,就体现了这种趋势。

  对于我国教育来说,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公信力,打破集中高考录取制度,建立多元录取体系,实行自主招生。对应这样的制度,方可谈及中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问题。如果由于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等一系列问题,难以打破目前的高考集中录取制度,难以改变学生评价体系,那么,文理不分科虽很必要,但却不可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正应该努力为文理不分科的“可行”创造条件。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肖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