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一位将军词作家闻知陈大桂夫妇的英雄壮举,含泪创作的一首《为你送行》,迅速在巴山蜀水、军营内外唱响———
“一束白花为你送行,泪眼朦胧中又看见你的身影,你那短暂一生就像一道彩虹,你用青春奉献人民,用生命书写忠诚……”
真情无言,至诚无边。陈大桂夫妇用他们的流金光华和一对少数民族青年对党对国家的诺言,在千年羌寨演绎了一曲大爱绝唱,也照亮了他们短暂而璀璨的人生轨迹!
英雄塑造的魂 带兵3年,羌族排长陈大桂用一次次的“生命迸发”,塑造出一个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的当代革命军人形象———
2006年春,部队驻地发生森林大火。
二班战士刘青华被围在火中,危急时刻,排长陈大桂冒险冲进火场,把小刘背到了安全地带……
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冰冻雨雪灾害,持续暴雪使营区训练场棚顶不堪重负。大棚跨塌的瞬间,陈大桂用力将战士高新伟向后一推———小高毫发无损,而陈大桂躲闪不及,被倒下的铁筋砸在小腿上,血流不止……
“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2006年5月20日,陈大桂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在他的学习笔记扉页上,郑重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两年来,他不断地实践着这个庄严承诺,直至付出鲜血和生命。
2008年5月12日,回家休假的陈大桂和杨欢请人整修房屋,准备4天后按当地风俗补办婚宴。14时28分,大山发出隆隆巨响,大地开始剧烈抖动。
“地震了!快跑———”听着犹如千军万马咆哮的声音,看着山崩地裂的惨状,惊慌的村妇们抱成一团,跪在地上号哭:“救命啊!”
陈大桂临危不乱。他迅速环顾四周,发现西南方向的山体没有发生滑坡,立即把手一挥向大家喊道:“快,快向那边跑!”
跑了10多米,一条宽约1.2米、深约1.5米的水沟挡住了大家的逃生之路。这条平常算不上什么障碍的水沟,地动山摇时,却成了村民们难以跨越的生死之线。
此刻,陈大桂家人还挤在人群后面。杨欢搀扶着奶奶、拉着陈大桂的母亲,在艰难地向前奔走。
陈大桂顾不上家人,只是一个接一个将身边的村民推到沟对面,获救的不少村民边跑边喊:“快!大桂,你也快跑!”就在这一刻,急速滑动的山体发出隆隆的怪叫声,巨大的泥石流猛扑过来。陈大桂一家5口和另外4位村民被吞没了,杨欢被吞没了,陈大桂被吞没了……
英雄谱写的真 夜空下,月色朦胧,烛泪点点。“战友归来”四个大字随风飘曳明灭,如诉如泣。
陈大桂和杨欢遇难的消息传到部队,战友们根本不相信他们已经离去。那一晚,全营战友点起512朵烛光,围成心形图案,为他们彻夜守灵。
陈大桂走了,战士们一直保留着他的一切,就像他在时一样:阵地测试操作间,陈大桂的战位还在第一个;柜子里,他的衣服依然整齐地挂在那里;餐桌上,他的碗筷依然摆在那里;花名册上,他的名字依然列在其中……每次连队点名,第一个呼点的就是陈大桂的名字,全连战友异口同声:“到!”
陈大桂的战友们讲述着他生前的故事———操作号手杨杨说,2007年2月,陈大桂带领战士们到某转运站接装,午饭时负责订饭的同志少订了一份。陈大桂看到后,忙把自己打开的饭盒合上,悄悄递到杨杨手中。他说:“战士那份不能缺。”
新兵葛海东说,2008年冬新兵拉练,任新训排长的陈大桂晚上露营的时候,每天都给新兵端热水泡脚,帮战士挑水泡、清洗伤口。在拉练结束的前一天,小葛发现,排长的脚上也有水泡,有的已经破了很久,但他没告诉任何人。
战友黄振、罗恩禄说,他俩是抱着考军校的梦想,先后从兄弟单位调入陈大桂所在排,当时最担心的就是把他们当作“外来户”。陈大桂知道他们的心思后,给他们找来复习资料,还经常利用晚上帮助他们补课。当年,小罗考上了工程学院,小黄考上了士官学校。
战士惠建明说得最多。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小惠正在家里休假,当他从电视上看到北川是重灾区的消息后,心里扑通一下———排长正在北川休假呀,他没事吧?他不能有事啊!
小惠一遍又一遍的拨打陈大桂的电话,可总是无法接通。那几天,小惠度日如年,每天都在为排长祈祷,祈祷他和嫂子没事,祈祷他们能够在5月15日那天举办婚礼。
小惠清楚地记得,去年他在大山深处训新兵,远在西北执行任务的陈大桂打来电话。“建明,今年的困难补助,我给你申请了。”
惠建明眼眶一热。前年,家里遭了旱灾,排长就说要给他申请补助。没想到,时隔半年,他还一直惦记着。惠建明后来才知道,这份补助是家境同样困难的排长让出来的。
得知排长失踪的消息,小惠手中的电话一下子摔在地上,他不相信这是真的,仍然在心中念叨着,他只是失踪,不会有事的,也许他只是被困在家中,也许他正在忙着救人……
笑貌仍然,音容常在。连队战友在网上制作FLASH动画,还原陈大桂的英雄壮举;排里的战友解明章忆起他平日的故事,3万字的长文还收不住笔;从美术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战士宋泽伟给他画像,画了一张又一张……
英雄追逐的梦 2009年1月,戈壁寒冬,苍茫四野。
“点火———”随着震天撼地的巨响,两枚新型导弹携雷裹电直刺苍穹,烈焰在天地间划出两道亮丽的彩虹……
这壮美的画面,陈大桂却再也无法看见了。旅参谋长施湘阳说:“这两枚导弹就是陈大桂亲自测试的!”
翻看陈大桂7年的军旅履历,“6个第一”格外引人注目:在同批毕业学员中第一个被评定为“一级技术能手”、第一个当上测试指挥长、第一个荣立三等功、第一个达到“百次操作无误”……
“他矢志精武,满脑子都是作战训练的事儿。”营长胡祖勇不假思索地概括出陈大桂的特点。
在中国战略导弹高等学府毕业前夕,陈大桂主动申请到被称作“神剑第一旅”的某新型导弹旅。“人家都往城里跑,你却往山沟里钻。”有人劝他:“那个部队军事任务重,最苦最累。”陈大桂的态度却异常坚决:“当兵不打仗,要我们干什么?”
最了解陈大桂的学员队队长张俊川知道,那是“导弹司令”杨业功带过的精锐之师,荣立过集体一等功,3次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陈大桂申请去那,是想做一名真正的军人!”
导弹专业深奥繁杂,陈大桂却在两个月里通读了20多本专业教材,记下6本学习笔记、5万多字的训练日志。
到部队一年,陈大桂熟练掌握了10多个不同岗位的操作技能,参加全旅技术能手等级评定,理论答辩、故障判修、操作指挥样样优秀,被顺利评定为“测试专业一级技术能手”,并当上了测试操作指挥长,在全旅37名同期毕业大学生干部中拿了个“头彩”。
在陈大桂的遗物中,记者看到这样一句话:“命运把我们牢系在祖国利益的风帆上。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生命,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军人为战而生,责任勇挑在肩。踏着“导弹司令”杨业功的足迹一路前行,陈大桂把军人的责任,写在了“精心砺神剑,一心谋打赢”的每一次重大任务中。
从2005年7月至2008年4月,陈大桂在两年多时间里,先后8次参加重大训练演习任务,始终做到“我的工作无差错,我的岗位请放心”;经他指挥测试的70多枚战斗弹,发射成功率100%;由他亲手编写的3本8万多字的某新型导弹测试规程,被第二炮兵定为训练教材……
当春天叩响新年之门的时刻,羌藏儿女没有忘记陈大桂和杨欢这对英雄的夫妇。人们在按照民族传统习俗祭拜亡灵时,第一个念到的就是他们的名字。
11名被救群众和家人,早早地翻山越岭几个小时来到被大山掩埋的陈山村,在他们牺牲的地方点几支香火,洒一杯咂酒,点一堆篝火,祈求他们的灵魂生生不息。
羌笛悠悠,羌曲绵绵,自强不息的羌藏儿女,总有唱不完的歌曲,唯有这首最动听———
“清凉凉的咂酒嘞,献英雄耶,学习英雄陈大桂嘞,建家园耶。清澈清澈的咂酒嘞,喝不完耶,救命恩人大桂嘞,永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