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二○○九·恢复重建之三
本报评论员
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应得到优先保障。为此,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灾区医疗卫生机构在今年底前要基本完成重建任务,尽快解决灾区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克服困难,积极主动,抓紧工作。
对灾区群众特别是遭遇伤痛的人而言,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对他们有着特殊的意义。地震发生后,正是依靠省内外医疗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我们才打赢了卫生防疫的硬仗。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灾区防疫、群众就医等需求仍长期存在,尽快修复损毁的医疗设施,重建灾区医疗卫生机构,确保灾区群众身体健康,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优先安排,加大投入,抓紧重建灾区医疗卫生机构。
重建灾区医疗卫生机构,须科学编制规划。规划要既顾及当前,又着眼长远。要对灾区医疗卫生现状进行科学评估和鉴定,摸清基层卫生系统受损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高起点、高规格规划,使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更加合理、设施更加完善,切实提高医院等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标准,进一步增强其防灾减灾能力。
重建灾区医疗卫生机构,须改善硬件设施。灾区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面广量大,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比较大,要以各级政府为主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重建。对资金的使用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重建资金用好、用到位。在硬件设施重建中,要坚持实用和适用原则,既不能搞“一刀切”,也要防止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绝不搞任何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
重建灾区医疗卫生机构,须壮大人才队伍。要科学制定灾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人才结构、领导力量的配置方案,使有限的人才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要整合省内和对口支援省市的人力资源,加强支援地和受援地医疗卫生人员的双向交流,提升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水平和疾病监控机构的防控水平。要根据灾区实际需求,加强对乡镇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尽快为灾区培养一支拉得出、用得上的基层医疗卫生骨干队伍。
健康无小事。看病就医、防控疫病事关灾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全力以赴,加快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恢复重建,加快恢复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让灾区群众早日享受到功能健全、快捷方便、水平更高的医疗卫生服务。